收藏版!盤點有幸福感的30道正宗新加坡小吃!
撇開山珍海味,往往一些最接地氣的小吃會牢牢抓住人們的胃,抓住人們的回憶。到底哪些美食是新加坡最正宗的街頭小吃呢?
1
椰漿飯 | Nasi Lemak
雖然是一道傳統的馬來經典菜肴,但是這並不妨礙它成為新加坡人最喜愛的三餐選擇。加入椰漿烹煮而成的米飯。

2
沙爹 | Satay
炭火烘烤後的肉串(雞、牛或羊肉)散發出鮮香可口的香味,蘸點甜辣的花生醬。沙爹來自福建話,意思是「三塊」,而每個沙爹恰巧就是三塊。

3
印度煎餅 | Roti Prata
新加坡人對飛餅的熱愛不亞於雞飯和咖椰土司。印度煎餅是由巴基斯坦和印度的傳統煎餅改進而成,「Roti」 意為麵包,「Prata」 則是扁平的意思。

4
叻沙 | Laksa
新加坡主分為兩種,一種是咖喱叻沙,由麵條、魚餅、蝦肉、蚵蜊以及碎豆芽與辣椰汁一起烹制而成;另一種是亞參叻沙,不加入椰漿卻更濃郁。

推薦餐廳:328加東叻沙
地址:51 E Coast Rd, Singapore 428770
5
海南雞飯 | Hainanese Chicken Rice
剛煮好的整雞放入冰水中保持了雞肉嫩滑的口感,配上特製雞飯辣椒醬,每一步都必須一絲不苟,才能一入口成就完美搭配。海南雞飯現已成為新加坡「國菜」。

6
滷麵 | Lor Mee
滷麵源自中國廈門,1950年代被引入新加坡。滷麵看起來並不誘人,但「面」不可貌相:濃稠的醬汁是用豬骨、雞蛋和香料熬制而成,配上滷肉、魚餅、滷蛋和五香卷,非常可口。

7
肉骨茶 | Bak Kut Teh
新加坡的肉骨茶主要分為海南派(重胡椒味)和福建派(重藥材味)兩種。

8
炒粿條 | Char Kway Teow
扁米粉與醬油、蝦醬、羅望子汁、豆芽、韭黃、臘腸以及鮮蛤一起翻炒而成。發展到現在,炒粿條已經變成了一道在新加坡隨處可見的經典美食。

9
咖喱魚頭 | Curry Fish Head
雖咖喱源自印度,可咖喱魚頭確實是地地道道的新加坡菜,你在印度絕對吃不到。新加坡版咖喱魚頭改良了配方和烹煮的方法,平衡了香料的濃郁和魚頭原味的鮮美.。

10
咖椰土司 | Kaya Toast
咖椰土司鼻祖亞坤從上世紀40年代起,就開始售賣咖椰土司。兩片土司放入烤爐中烤制微焦,然後均勻塗抹上咖椰醬,放上一片黃油,從中間切成兩份,完美的咖椰土司,地道的新加坡式早餐。

11
紅豆冰 | Ice Kachang
紅豆冰是冰球的升級版,果凍、紅豆、甜玉米和棕櫚籽於小碗中,鋪上小山一樣的刨冰,再淋上色澤誘人的糖漿和煉乳,這種碗底藏「金礦」的刨冰最讓人歡樂的是「掘金」的過程。

12
菜頭粿 | Chai Tow Kway
蘿蔔糕是一種廣東食品,菜頭粿是它的閩南/潮汕語稱呼。切成塊的蘿蔔糕與雞蛋一同煎至金黃,發出砰砰聲,加入調料和豆芽翻炒,撒上蔥花即可。分為「白色」(原味)與「黑色」(加入甜醬油)兩種。

13
釀豆腐 | Yong Tau Foo
往豆腐,甚至辣椒、豆角、苦瓜、蘑菇、茄子、豆皮等食材里填入魚肉或豬肉蓉餡料,放入湯里燙熟。湯頭清淡,可干食或湯食,也可搭配米飯、面或米粉,辣椒和甜麵醬更是不可缺少的調料,很受新加坡人歡迎。

14
羅惹 | Rojak
羅惹在馬來語中意為「狂野的結合」,是一種傳統的蔬果沙拉,可作為頭盤或單獨菜肴,頗受歡迎。在新加坡主要有兩種羅惹,馬來派和印度派。

15
烏打 | Otak-otak
烏打在馬來語中意為「大腦」,因為其柔軟糊狀的質感與大腦頗有相似之處。把魚肉與椰漿、辣醬、香茅及大蒜混合腌制後,裹在香蕉葉中蒸軟,後放在炭火上稍微烘烤。

16
福建炒蝦面 | Hokkien Prawn Mee
福建炒蝦面是由戰後中國南部的福建水手發明的一道菜。用蒜、雞蛋、醬油、黃面、米粉、豆芽、蝦和魷魚等,配上必不可少的鮮美湯頭,用旺火爆炒至微干後製成。

17
煎蕊 | Chendol
在上世紀60-80年代,攤販們推著手推車,走街串巷叫賣,如今這種常見甜點已進入各家餐廳與眾多食閣中,是新加坡暑熱天氣的完美搭配。

18
雲吞麵 | Wonton Noodles
雲吞麵在新加坡有干有湯,主要分兩大類:一是港式,以清湯打底,盛以雲吞和微焯爽口的麵條;二是新馬南洋式,雲吞外加上叉燒、青菜,一般配上自家調配的黑色醬料干撈食用。

19
冰淇淋三明治 | Ice Cream
路邊隨處可見的小推車有售。兩種吃法選一:用威化餅乾夾,或是用彩色吐司夾,再用塑料袋包住就可以吃啦。價格也很親民,依地段不同S$1-1.5不等,是到新加坡必吃的國民美食。

20
南洋豆花 | Tofu Pudding
新加坡的豆花不像中國豆花加了滷汁鹹鹹的,而是更貼近日本豆花,吃起來香甜順滑入口即化,口感介於布丁與豆花之間。

21
魚頭爐 | Fish Head SteamBoat
魚頭爐是本地人最愛吃的傳統美食之一,尤其是潮州傳統的魚頭爐,更是深受人們青睞。出色的魚頭爐,少不了鮮美的湯底,通常用老母雞和豬大骨及配料熬制而成,再加入新鮮的魚頭。

22
肉脞面 | Bak Chor Mee
肉脞面是一道歷史悠久的街頭名吃。先把燙熟的面調以秘制醬料與陳醋 ,配上肉碎、肉片、肉丸、鹵香菇和青菜,再加點風味辣醬,足以大飽口福。是潮州人的驕傲之作。肉脞面總是排在新加坡人最愛的前三名。

23
田雞粥 | Frog Gruel
田雞粥其實是道夜間美食,肥美鮮甜的田雞,加上濃郁開胃的醬汁,配上綿綢的白粥,三者合而為一後絕對讓味蕾流連忘返,為夜間活動注入能量,在新加坡非常受歡迎。

24
蚝煎 | Oyster Omelette
大陸稱之為「蚝烙」,台語稱之為「蚵仔煎」。盤中的蚝煎簡直是一件做工考究的藝術品,文人給它起了個雅號——珍珠翡翠瑪瑙凍。

25
叉燒飯/面 | Char Siew Rice/M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