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把中國園林和日本庭院造一起,誰更像傳統中國呢

2019年09月06日   •   8379次閱讀

去到新加坡或者在新加坡的朋友都會發現他們地鐵的地圖上有一個站名叫做"Chinese Garden MRT Station"。那是一個位於新加坡西部的公園,從站名可以看出他是一個跟中國或者中國文化有關的公園。在官方翻譯上他叫做「裕華園」。可以推測名字取自是因為在裕廊的一座華族風格公園。

其實緊挨著裕華園還有一座日本主題的公園。可以從地圖上看到只要從仿造自頤和園的十七拱橋過去就是這座日本主題公園。

跨過十七拱橋,門口寫著的就是星和園。上面的"SEIWAEN"似乎是日語發音。旁邊用新加坡標準常見的四種語言寫著介紹。因為新加坡主要有華裔,印度裔,馬來裔還有部分歐亞裔和混血等,而且作為曾經的英國殖民地。理所當然四種語言分別就是:英語,漢語,泰米爾語和馬來語。

從石碑可以知道,這個取名自「星洲」與「大和(日本)」用以紀念新加坡政府和日本政府恢復邦交的日本園林式公園是在1973年2月16日由新加坡當時的國防部長吳慶瑞博士主持的開幕儀式。

據我所知,在新加坡和日本有關係的遺蹟或者文化據地還有一座位於別墅群里的日本人墓地公園,哪裡面是埋葬的日本戰犯,妓女等。另外在新加坡的市中心還有一座日本文化中心,哪裡時常會舉辦一些日本文化展覽等。今天這個星和園裡主要就是非常具有日本風格的傳統園林。裡面並沒有太多複雜的建築,更多的是石頭鋪設的小路,橋樑,各種池塘。這邊相比裕華園顯得更為安靜,讓人放鬆,一種禪定的感覺和氛圍。

散步到一座名叫《普明閣》的建筑前。眾所周知,日本的古代文化,從衣食住行到房屋建造都是古代中國學習抄襲過去的。最出名的當數整座京都城都是仿造自唐長安城。星和園裡面並沒那些有複雜的唐朝建築。只有這種簡潔的露庭。

可能大家遠遠望見這種紅色木橋就會立馬想到日本,這幾乎是日本庭園的標誌性物件了。滿園的綠色植被,突出的紅橋,真是「萬綠叢中一點紅,動人春色不須多」。

這種樣式搭配的紅橋在日本寺院,神社基本隨處可見。不知道是受中國的這首詩歌的影響愛上了這種風景,還是因為這種顏色有驅邪的用途呢?或者兩者有之呢?反正它已經完全融入了日本的庭院。

新加坡的天氣,遇到雨季就會像中國高原的天氣一樣,前一秒可是藍天白雲,下一刻就是狂風暴雨。還好這裡有庭院可以暫且避雨。

我在月見台上避雨,眼前的景象也是一番風景。紅橋旁邊有一座雨傘樣式的茶庭,可供人歇息。而再旁邊就是一盞石燈籠,這種是石燈籠據原本說是中國供佛時點的燈,後來傳入日本。因為他能很好的保護供佛時點燃的燈火不被熄滅。逐漸就發展成日式園林,庭院的必備常見裝飾物了。

作為一個緊挨著中國園林的日本園林。可以在遊覽了中國式園林後體驗一下日本的園林風格是一個很不錯的去處。兩種系出同源文化的園林又各自發展出差異。到底誰更精緻?誰更傳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