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加坡又迎來了一波移民熱潮,5萬永久居民(PR)成功獲批,這些新加入的新加坡PR中,無數人懷揣著對未來美好的夢想前進。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已經取得新加坡永久居民(PR)身份的群體中,很多人最終無奈地做出了放棄他們曾經付出巨大努力才獲得的新加坡身份的決定。

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讓我們來扒一扒。
原因一:成為新加坡公民機率低!
首先,讓我們看看新加坡的人口數據。
《2023年人口簡報》顯示,新加坡的常住人口(包括公民和PR)已經達到了415萬,同比增長了1.9%。
然而,在這龐大的數字背後,新加坡公民人口的漲幅卻相對較小,僅有1.6%。
這意味著,儘管新加坡是一個受歡迎的移民國家,但想要成為其公民卻並不容易。

那麼,為什麼新加坡公民身份如此難以獲得呢?
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
01
新加坡政府對公民身份的審批非常嚴格,不僅要求申請者具備一定的經濟實力和社會地位,還需要考察他們的教育背景、家庭背景、在新加坡的居住時間等多個方面。
02
新加坡政府還實行了「有限移民」政策,每年只批准一定數量的公民申請,以確保國家的人口結構和社會穩定。
以《2022年人口簡報》為例,截至2022年6月,新加坡公民人口微增1.6%至355萬人。而在這一年中,僅有2萬1537人獲得了新加坡公民身份。
這些新公民中僅有6%是從海外出生的新加坡公民,其餘大部分都是從新加坡的PR池中選拔出來的。
這足以說明,想要從PR身份晉升為公民身份,難度之大可想而知。
原因二:貴貴貴!
在新加坡這片繁華的土地上,許多新移民家庭都選擇了一個明智的策略——公民與永久居民(PR)的雙重身份組合。
這不僅讓他們能夠正常享受新加坡政府提供的各項福利,更為自己與家人打造了一個堅實的「雙保險」。
面對消費稅、物價等各方面的上漲,這種策略顯得尤為明智。
更多詳情可以戳以下連結:

它就像是一把保護傘,在風雨飄搖中為家庭提供了一份穩定的保障。
想像一下,如果未來有一天,新加坡的生活成本繼續攀升,或者由於某些原因需要離開這片土地,擁有PR身份的家庭至少還能保留一個退路,一個回到新加坡的橋樑。
這種策略也是許多新移民家庭的寫照。
他們在這裡辛勤工作,努力融入這個多元文化的社會,同時也為自己和家人的未來做好打算。
在新加坡這個充滿機遇與挑戰的國家,只有做好了充足的準備,才能應對未來可能出現的各種風險。
原因三:養老?不存在的!
新加坡自建國初期便推出了公積金制度,這一制度旨在鼓勵公民為未來的養老生活提前儲蓄。

它的核心原則很簡單:年輕的時候努力工作,將一部分收入存入公積金帳戶,等到退休時,這些儲蓄將成為你養老的保障。
這一制度的設計初衷是希望通過個人努力來實現老有所依。
然而,隨著新加坡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生活成本的持續攀升,公積金制度也面臨著一些挑戰。
許多人發現,僅僅依靠公積金帳戶中的儲蓄可能難以滿足晚年的生活需求。
為了應對這一挑戰,新加坡勞工部推出了一項名為「重回工作崗位」的計劃。

這一計劃旨在幫助那些希望繼續工作的老年人、家庭主婦和被裁人員找到合適的工作崗位,同時鼓勵退休老人學習新技能,以適應不斷變化的工作環境。
這種「當局不養老、企業不養老,生存只能靠自己」的養老觀念與中國的「老有所醫,老有所養」形成了鮮明對比。
在中國,政府和社會各界都高度重視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和福利待遇,為他們提供了廣泛的養老服務和支持。
而在新加坡,雖然政府也提供了一定的養老保障,但更強調個人責任和自我保障。
原因四:不想讓孩子服兵役!
在新加坡,兵役制度是一項嚴謹而嚴格的國家制度。
現在,如果你成功申請入籍新加坡,你的孩子作為二代公民,將面臨一個特殊的挑戰——服兵役。

新加坡的兵役制度並非僅僅針對本地出生的男性公民,就連那些通過留學移民政策取得PR身份的男性公民也需履行這一義務。
所有的新兵,無論背景如何,都將被投放到東南亞的熱帶雨林進行嚴苛的集中訓練。
這些訓練不僅體能要求極高,而且環境惡劣,只有經過嚴格的體能測試合格後,才能進入下一階段的軍事訓練。
更令人驚訝的是,完成初次服役並不意味著兵役的結束。
在新加坡,每位男性公民都需要每10年回到軍營進行再訓練,以保持體能和軍事素養。
這種制度確保了新加坡國防力量的持續強大和戰鬥力的保持。
對於那些想要通過長期出國來規避兵役的男孩來說,他們必須面對一個現實:在新加坡,男孩長到13歲後,如果想要長期出國,必須申請並繳納超高額的保證金。
這筆保證金對於許多家庭來說是一筆巨大的負擔,但它也是確保國家兵役制度得以嚴格執行的重要措施。
那麼,是否有人能夠找到規避兵役的漏洞呢?
答案是否定的。
新加坡的兵役制度律法之嚴,全球聞名。
任何試圖逃避兵役的行為都將受到法律的嚴懲。甚至有人可能會想,交不起保證金就放棄國籍逃避兵役,但這同樣是不切實際的。
因為一旦你放棄新加坡國籍,你將面臨一個更加嚴峻的現實:你將永遠無法再次入境新加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