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力學作為現代物理學的核心理論之一,始終以其獨特性和突破性吸引著全球科學家的目光。
最近,一項由新加坡國立大學(NUS)和新南威爾斯大學(UNSW)聯合開展的研究,為量子力學的非經典性提供了新的實驗證據。
這一成果不僅驗證了量子力學的基本原理,還為未來的量子技術發展開闢了新的道路。

Valerio Scarani 教授(左)和 Lin Htoo Zaw 先生(右)
站在旋轉的「命運之輪」旁
來源:量子技術中心
研究團隊與成果發表
此次研究由新加坡國立大學的Valerio Scarani教授團隊和新南威爾斯大學的Andrea Morello教授團隊聯合完成。
合作成果發表於《Newton》,通過原子核自旋實驗,首次發現超越經典的機率分布,為量子力學非經典性提供直接證據,揭示量子與經典物理的本質差異。
此外,研究還實現了類似「薛丁格貓」態的量子疊加現象,進一步驗證了量子力學的非定域性和非經典性。
該成果發表後引起國際學術界廣泛關注,被視為量子力學研究的重要突破,為量子力學理論提供了新的實驗證據,並為未來量子技術應用奠定了基礎。

成果發表頁面 來源:Newton官網
量子機率的非經典性
突破經典極限的機率分布
在經典物理學中,任何物理系統的機率分布都受到嚴格的物理規律限制。
然而,量子力學卻允許系統處於一種「模糊」的疊加態,從而展現出超越經典物理的機率分布。
研究人員通過測量原子核的自旋狀態,發現其指向某一方向的機率可以達到0.636,這一數值遠遠超過了經典物理中0.571的最大機率值。
這表明量子系統能夠展現出經典物理無法解釋的現象,為量子力學的非經典性提供了直接證據。

量子自旋證明 來源:Newton官網
「薛丁格貓」態的實驗實現
量子力學中最著名的概念之一是薛丁格的貓,它描述了一個量子系統可以同時處於多個狀態的疊加現象。
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成功將這一概念應用於原子核的自旋狀態,創造了一個類似於「薛丁格貓」的量子態。這種狀態下,自旋可以同時指向相反的方向,進一步證明了量子力學的非經典性。
量子技術的現實應用與潛力
量子力學的非經典性不僅在理論上具有重要意義,更在實際應用中展現出巨大的潛力。
例如,量子計算利用量子態的疊加和糾纏特性,能夠實現指數級的計算加速,為解決複雜問題提供了新的思路。
此外,量子通信技術通過量子糾纏實現信息的無條件安全傳輸,為未來的通信安全提供了保障。
在量子傳感和測量領域,量子系統的高精度和高靈敏度使其能夠用於精確測量和探測各種物理量。
例如,量子磁力計和量子重力計可以用於測量微小的磁場和重力變化,廣泛應用於地質勘探和醫學成像等領域。

從左到右:Arjen Vaartjes 先生、Martin Nurizzo 博士 和 Scientia 教授 Andrea Morello 來源:新南威爾斯大學
量子技術的未來展望與突破
隨著量子力學研究的不斷深入,其應用前景也在不斷拓展。量子模擬技術有望加速新材料的發現和理解,為能源和材料科學帶來突破。
同時,量子人工智慧的研究也在探索如何利用量子算法改進機器學習模型,處理更大規模的數據集。此外,量子力學與引力的統一研究仍然是物理學的終極目標之一。
南京大學杜靈傑教授團隊在2024年首次觀察到引力子激發,這一發現為量子引力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未來,隨著量子技術的不斷發展,我們有望在量子計算、量子通信、量子傳感等領域取得更多突破,推動人類對微觀世界的認知進入新的高度。
量子力學探索永不止步,每次突破都帶來驚喜。從理論到實踐,從實驗室到生活,量子技術未來充滿可能。期待科學家們繼續在量子「幸運轉盤」上摘取更多「大獎」。
想要獲取更多關於新加坡國立大學的最新資訊和精彩故事,歡迎關注我們的公眾號,並添加NUS小助手微信,讓我們一起開啟你的NUS之旅,共同成長,共創輝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