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都說
孩子不能輸在起跑線上
那我們就得
死活找到那條線!

其實我和你們一樣,邊陪伴孩子長大,邊頭懸樑錐刺股地自學一切關於新加坡上學的知識,誰讓咱腹內有草莽,家底難留洋,就沒喝過這洋墨水,只能現在趕鴨子上架,每天都有一種重新上小學的新鮮感

。

新加坡四大你們聽說過沒?廣目天王那組,還是劉德華那組啊?NONONO,沒聽過說明孩子還太小,今天我就先強行告訴你,雖然惆悵分散出去,還是很惆悵

!
這四大指的是新加坡最好的四所中學,分別是萊佛士書院(Raffles Instituion)、萊佛士女中(Raffles Girls』 Secondary School)、華僑中學(Hwa Chong Institution)、南洋女中(Nanyang Girls』 High Scool)。其中萊佛士書院和華僑中學是男校,剩下兩個是女校,兩男兩女,充分平權!

作為兩個男孩的媽,我替你們先去看看四大天王裡面的持國天王和增長天王

,萊佛士書院和華僑中學。據科學真實有效數據顯示,這兩所中學畢業的學生,進入美國常青藤以及英國頂尖大學的比例非常之高,甚至趕超那個富賈雲集名流輩出的英國伊頓公學。什麼?你不相信不承認?那沒關係,反正你相不相信承不承認一點也不重要

。

萊佛士書院的歷史,大家隨便Google一下都知道了,沒必要贅述,但是我自己讀西方史有一個習慣,看看同期我們中國在幹啥,這樣就有一個非常具象的感受。比如1823年,新加坡開埠者Sir Thomas Stamford Bingley Raffles,在創辦萊佛士書院時,清朝的道光帝剛剛登基三年,還在周而復始地進行著科舉考試。有人會說,你咋專撿我們的短處去比別人的長處,問題是道光三年還抓鴉片煙和賑水災了,可這和辦學沒毛關係啊。

我不打算說拜訪萊佛士書院的觀感,因為也沒啥資格評論

,來看看這裡畢業的校友。
排名第一號的就是尤索夫,你要是不知道他是誰,那可能發不了大財,趕緊把錢拿出來壓壓驚;排名第二號的是李光耀,排名第三號是林謀盛,因為情報工作年紀輕輕就死在日本鬼子刀下,新加坡版江姐!排名第四號吳作棟。
萊佛士書院曾經出了一個總統一個抗日英雄兩個總理,現在是英美頂尖大學的原材料供應商。Student Today, Leader Tomorrow,你見過這麼傲嬌的口號嗎?





華僑中學的歷史說起來,有點比較相當曲折,它的創辦者是辦學專家陳嘉庚先生(另外一個有同樣愛好的人是邵逸夫),從1913年提議到1919年籌足了錢正式開學,深深敬佩陳嘉庚先生,以及當年眾多華僑的毅力和奉獻精神。
這一年大清朝已經亡了,中國進入了民國時期,各地百花齊放,掐成一團,風起雲湧的時代,一天都當成十天來過,五四運動、巴黎和會,孫中山、毛澤東、周恩來、張作霖、蔡元培、李大釗輪番登場,唯一與教育有關,並且足夠扳回一城的就是張伯苓創辦的私立南開大學正式開學。南有華僑,北有南開,真真是為中華崛起而讀書!

最令我唏噓不已的是,老舍同志曾經於1929年任職華僑中學,如果當時這裡能留住他,是不是就不用悽慘葬身太平湖中,但又是否能創作出那些文學經典呢?
在華僑中學眾多的校友錄名單里,今年年初才剛剛去世的羅豪才,頗為引人注意,不知道這位出生在新加坡,青少年人格形成關鍵期也在新加坡度過的中國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在彌留之際可否有過故鄉是他鄉,今夕安何在的感慨。




這篇介紹高大上學府的文字不夠認真嚴肅,不夠專業深刻,身為爹媽的日子已經這麼苦逼了,再不苦中作樂,真是情何以堪。隨著孩子年齡的增加,我會繼續和大家一起探討分享學業中遇到的各種瓶頸、難題。有什麼想特別聊一聊的,你們知道怎麼找我,不知道的問一下知道的,就這樣。
真情奉上2018年中學開放日時間表
整理完已變阿炳

(點擊看大圖,部分學校開放日已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