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的就業市場一直以來都強調技能與知識的更新與提升。最近的一份報告揭示了一個關鍵趨勢:接受持續教育與培訓(CET),並考獲畢業專業文憑的本地人,在就業與收入方面明顯占據優勢。

根據貿工部經濟師的分析,數據涵蓋了2011年至2019年在本地理工學院就讀CET課程並獲得專業文憑的個人,以及2010年至2020年本地雇員的就業與工資情況。研究結果顯示,參與這些課程並獲得專業文憑的成人學習者,其就業可能性增加了8個百分點。這表明,持續教育不僅提升了學員的技能,也提高了他們在職場上的競爭力。
在工資方面,這些接受持續教育的畢業生也表現突出。他們的實際月收入比未接受持續教育的同事高出4.6%至10.8%,相當於多出300至540新元。這一差距反映了持續教育與培訓在提升個人經濟收入上的顯著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在2011年至2019年期間,報讀並考獲工院畢業專業文憑的人數從79人激增至3847人。其中,約70%的人選擇了醫療、資訊通信、工程、商業管理和教育與培訓等熱門領域。這種選擇趨勢反映了新加坡勞動力對高需求行業的敏銳洞察,也展示了他們對未來職業發展的重視。

報告指出,這些數據強有力地證明了持續教育與培訓計劃在提高就業率和工資水平方面的有效性。政府也表示,將繼續投入資源支持國人的技能提升與再培訓。這種投資不僅能幫助新加坡人在職業生涯中保持競爭力和就業能力,還能確保他們能夠應對未來的經濟挑戰。
在新加坡,持續教育與培訓已成為提升個人競爭力與經濟收入的有效手段。
新加坡人選擇接受持續性教育的原因多種多樣,反映了個人、職業、經濟和社會等各個層面的需求與利益。
提升職業競爭力
技術變革和行業需求: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很多行業的技能要求也隨之更新。持續性教育能夠幫助人們掌握最新的技術和方法,以滿足行業的不斷變化需求。
職業發展:接受新的培訓和教育可以為個人提供晉升的機會,使他們在職業生涯中能夠承擔更多責任或管理更大的團隊。
應對經濟挑戰
就業保障:通過獲取新技能和知識,個人可以增加其就業安全性,避免在經濟低迷或行業變化中失業的風險。
工資提升:研究顯示,接受持續性教育的人往往比不接受的人有更高的實際工資。這種經濟激勵推動了更多人參與CET課程。
滿足個人興趣和實現自我
個人成長:除了職業方面的考慮,許多人也因為對某一領域感興趣而參與持續性教育。他們希望通過學習新知識來實現自我價值和個人成長。
滿足自我提升需求:很多人認為持續學習是自我發展的關鍵,能夠帶來心理滿足感和自我實現的感覺。
政策和社會支持
政府支持:新加坡政府大力推動終身學習文化,提供各種津貼、資助和獎勵來鼓勵國人參與持續性教育。這使得接受CET成為一個經濟上可行的選擇。
社會認可:持續學習在新加坡社會中得到高度認可,僱主和同事普遍鼓勵員工接受培訓和教育,以提高整體工作效率和團隊協作能力。
應對人口老齡化
延長職業壽命:隨著新加坡社會的老齡化趨勢,許多年長的員工希望通過持續性教育來保持其職業能力,延長職業壽命,減少對退休後的不確定性的擔憂。
全球競爭力
全球化環境: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新加坡人希望通過持續性教育保持在國際市場中的競爭力。不斷更新自己的技能和知識能夠幫助他們在全球舞台上立於不敗之地。
新加坡經濟的蓬勃發展需要一支具備高技能和多樣化知識的勞動力。教育系統為學生提供了與行業需求相匹配的技能和知識,使他們在就業市場中更具競爭力。
受過良好教育的員工在職場上更容易獲得晉升機會。他們不僅具備當前工作的技能,而且具備學習新技能和適應新角色的能力,這對職業發展和轉型非常有幫助。
教育提升了員工的知識水平和技能,從而提高了生產力。高素質的勞動力能夠更有效地使用技術和資源,推動企業和國家的經濟增長。
新加坡的教育體系鼓勵創新和創業精神。這種教育理念培養了一批富有創造力和冒險精神的人才,他們在推動經濟多元化和創造新就業機會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

教育為不同背景的人提供了平等的機會,通過知識和技能的獲取,個人能夠改善自己的經濟狀況,提升社會地位。受過良好教育的人通常擁有更高的收入水平和更好的生活質量。教育不僅影響個人的職業生涯,還對其家庭和下一代的生活產生深遠影響。
新加坡推行終身學習的文化,通過持續教育和培訓計劃,使得員工能夠不斷更新自己的技能,適應快速變化的就業市場。
教育系統的靈活性和多樣性使得新加坡的勞動力能夠快速應對經濟環境和技術的變化。這種適應性為新加坡經濟的穩定和持續增長提供了保障。
教育在新加坡就業市場中的重要性不僅體現在個人的職業發展和收入水平上,更對整個國家的經濟活力和競爭力起到了關鍵的支撐作用。通過不斷提升教育質量和推廣終身學習,新加坡能夠保持其在全球經濟中的領先地位,並為每一個國民提供實現自我價值和提升生活質量的機會。

持續性教育已經成為新加坡人生活和職業發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