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一報名,很複雜
新加坡的孩子報名上小一,相信每個經歷過的家長都有一把心酸淚:熬夜,操心,購房、義工、抽籤、等待等等。整個報名過程可謂程序繁瑣,時間較長。

階段1+2A:拼爹/拼哥階段
階段1:有兄姐目前就讀於所申請學校。保證有名額。
階段2A (1):父母是該校校友,並已註冊為校友會成員超過一年;或父母是該校諮詢或管理委員會成員。
階段2A (2):父母或兄姐曾在該校就讀;或父母是該校工作人員;或學生於所屬該校的幼兒園就讀。
父母和兄姐曾在該校就讀的小朋友明顯勝算更大。經過以上三個階段,一般熱門學校已幾乎耗盡入學名額了。接下來,戰爭正式開始,抽籤活動開場了。
別說是普通人,大明星孫燕姿也像一些新加坡家長一般,選擇到學校當義工;全球頂尖金融大佬羅傑斯為了兩個女兒入學南洋小學,跑去南洋小學做義工,為自己孩子爭取學額。

階段2B:拼義工/拼房子/拼運氣階段
階段2B對可選校學生的要求:父母在該校當義工超過一年,並服務超過40小時;或該校屬教會或宗鄉團體,父母是教會或團體成員;或父母是活躍社區基層領袖。
若申請人數超額,優先級為:公民 > 住家距離該校一公里內 > 住家距離該校兩公里內。如果按照優先排序順序依然超額,就採取抽籤。
新加坡學區範圍是1公里內優先,其次是2公里。所以,新加坡的不少家長為了孩子可以申請到心儀的學校,不惜重金購買學校周邊房產。其實家長不一定要是房主,租房也是有效的。

階段2C:撿漏的運氣
階段2C:申請者與該校無任何關聯。(按照家庭地址就近入學)
階段2C補充:給錯過2C階段報名,或者在2C也申請不到學校的人申請。
階段3:給外國人或錯過階段2C的永久居民申請。
階段3無固定學額,甚至可不分配學額。簡單來說,就是還剩什麼就上什麼吧,要是實在沒有,就去讀私立或者國際學校吧。

國際學生的選擇
當然對於國際學生來說,小一入學的幾率比較低,大都數6周歲左右的國際生會選擇入讀國際學校或私立學校。如果定位要進入新加坡本地教育體系的,就會做AEIS備考準備,通過教育部每年2次的考試,通過後入讀政府學校;如果定位進入國際學校體制,那麼就會擇優選擇適合的國際學校,畢竟新加坡的本地教育和國際教育都是美譽度很高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