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申明,我不是上帝視角,我只是一位普通的留學家長。
在坡島遇到很多陪讀家長和寄宿留學生,有來自越南的、泰國的、印尼的一些東南亞國家,更多是來自中國內地,各省份的都有。這些家庭大都經濟基礎不錯,為下一代能衝破體制內的束縛而遠渡重洋來到這個陌生的國度。
聽說,這裡是華人學習雙語最好的地方,聽說這裡學生少老師多教育資源更豐富,聽說這裡是華人社區最國際化的國家,聽說這裡很安全更適合低齡留學,聽說這裡畢業的學生更容易被國際名校錄取,聽說……
在沒有踩在這塊土地之前,誰心裡都不踏實。相對孩子而言,家長更加矛盾和焦慮。畢竟,賭上一個家庭的未來,探索一條聽說更好,但仍然充滿未知的育兒新路是很有風險的。
所以,站在普通家長的視角,選擇海外留學,是一條成本挺高的路。

這個成本別單純覺得只是金錢,而是你和你的孩子要跨越文化的鴻溝、社會人文的差異,以及適應一個全新的教育環境和社會環境。這些,在你給孩子選擇學校之前,都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了嗎?
我不是一個很能幹的母親,職場的忙碌讓我在生活方面近乎白痴。當一年前有機會來新加坡工作的時候,我倒是欣喜了一陣,希望等我穩定後將孩子一同接過來,可越到後面心裡就越矛盾。來了,我要怎麼辦?生活成本增加是一方面,關鍵心理有負擔,我能照顧好我的孩子嗎,我的孩子能照顧好自己嗎?我的天,一個活生生的孩子需要我一個人照顧,亞歷山大啊!
於是,在過渡(我在新加坡,女兒在國內)的一年期間,我會觀察孩子的生活獨立性自我管理能力和抗壓能力準備度。也會刻意讓孩子自己學學買菜、做飯,自己放學回家等等。如果是過度依賴父母的孩子,到了國外留學一定非常成問題。在新加坡留學的孩子,一般都是自己上學,自己回家,生活自理能力也都鍛鍊起來了。特別低齡的孩子,比如小學一、二年級,新加坡也有陪讀准證的政策,允許直系女性親屬陪讀。
因此,貴還是貴在需要投入更多的時間成本在培養孩子的獨立性方面。在國內的時候,家長別光顧著刷題備考AEIS了,趁早把孩子看成個小大人吧,一手包辦的日子早就該過去了。留學吧,學習是一方面,生活則是更加重要的部分。日子都過不好的孩子,學習我看也懸。

還有一件事情也讓我記憶猶新。這件事發生在我女兒今年8月「登島」以後。
我女兒的一個語言班同學Mike,10歲,來自廣東,父母在國內忙生意,他一個人在新加坡讀語言學校,平時都住寄宿家庭。所謂的寄宿家庭其實就是由一家中介機構安排,安排Mike跟幾個跟同齡的留學華人孩子一起合租在一棟小別墅里,由一個菲傭打理飲食起居和日常生活。周一到五每天自己坐地鐵到全日制的語言班上課,然後中午一幫孩子自己外出就餐,放學後自己回家,晚上不許出門。遇到節假日,長則回國,短則待在別墅幾個孩子默默玩,也不能外出。

住在這樣的寄宿家庭的,哪裡有家庭的溫暖,哪裡能體會當地的風土人情,哪裡能夠融入當地的社會和人群呢?我不知道Mike的父母怎麼考慮的,我想這樣的寄宿費一定也不會便宜,但真的不是上策。
寄宿家庭,應該是有家庭的氛圍的,至少有關愛的,哪能跟酒店一樣,就安排個傭人和一張床鋪呢。尤其是低齡孩子,更加需要各方面的引導。如果要我說,儘量要符合以下幾點:
1、以家庭為單位,切不可像上述「合租+菲傭」
2、家庭氛圍較好,家教理念好,家庭成員樂觀積極
3、寄宿家庭的家長有良好的社會地位和職業
4、華人家庭優先(最好這個家庭有能燒一手好菜的母親,不過這個不強求,菲傭調教好一樣可以解決餐飲問題,而且新加坡到處都有食閣Food Court,吃一定不是問題,而且價廉物美。但以我個人經驗,華人還是喜歡自己在家做,家菜還是比外菜香,哈!)
5、寄宿家庭有年齡相仿性格好的孩子,能與自己的孩子一起陪伴讀書
6、寄宿家庭住在Condor(公寓)而不是HDB(政府租屋),有24小時安保、完善的小區配套設施(這個也非常重要!組屋因為是政府分配的,廉價,所以什麼人都有,當然不乏有好的祖屋區,但個人還是覺得孩子或者有孩子的外國家庭來坡島推薦住在Condor,更安全)
當然,以上這些條件都是理想狀態,可遇而不可求。但寧可優選,而不要退而求其次,更不能為了馬上來讀書而操之過急草草下決定。
好了,說了這些,看官發現,全篇沒有提到生活費,更沒提學費。這些老生常談的話題,很多商業公眾號比我這種目光短淺的家長搜集得更加全面和具體,你們可以自行查詢和比較。一句話,經濟基礎一定要有,但比這個更重要的是全篇我想說的「軟實力」,總結一下就2點,也是經常被忽略的方面:
1、選擇一個好的寄宿家庭

言傳還要身教。如果你不能陪著孩子來,那麼,請為孩子挑選一個好的寄宿家庭。選擇合適的寄宿家庭跟選擇一所好的學校同樣重要。這是孩子成長的重要部分:學校教育+家庭教育。雖說別人的父母並不一定能像你一樣關愛自己的孩子,但是,好的寄宿家庭也是孩子遠渡重洋後,在陌生環境下快速適應並養成積極人格的重要因素。因此,別忘了好好選擇一個寄宿家庭。
2、自我管理和生活自理能力的提前培養
說實話,這是要從小培養的。一旦決定留學再開始培養確實有點晚了。但至少比孩子來了什麼都沒有心裡準備強。
囉嗦至此,只是點小感想,紀念女兒登島倆月,哈!
最近,女兒越來越漸入佳境了,每周一至五上語言學校,平時回家自己還得複習下刷刷題,準備下一階段的考試。為了雙休日能純玩,把畫畫和拉丁課都安排在工作日了。哦,對了,每個雙休日還要去一次衝浪課,過把癮。聽聽還挺充實,老母親的中年生活也隨之更加豐富,我們都適應了新環境。而且我們說好了,家務兩人共同分擔,女兒的責任心也提高了。似乎這個新家有兩個主人,一大一小,彼此扶持。
我真的覺得,留學生活給孩子的成長和收穫的不是一張成績單,也不僅僅是一份學歷。生活的經歷和體驗也同樣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