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小學課堂一景
「救命,救命,我的房間裡有一個怪物!我該怎麼辦?快跑!」
上面的對話出自新加坡濟民小學小一班的一節英語課,孩子們在英語課上進行了角色扮演(合唱式閱讀),他們揮舞著雙手,瞪大眼睛,用慌張的語言表達了驚恐的情緒。
在孩子們的世界裡,這就是他們喜歡的學習方式,所謂寓教於樂,大抵如此。
「角色扮演」
( ??? 打開心扉,更自信 !!! )
隨著信息時代的來臨,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和溝通變得愈發重要,彼此之間建立聯繫、合作發展都離不開信息的交換。
信息的交換就是人與人交流溝通的過程,它並不是一項與生俱來的能力,它需要精心的培養,耐心的引導,以及早期的施行。

所以對於溝通表達能力的培養應當越早越好!
在這一點國內做的不夠完善,缺乏相關的指導性方針,在對於孩子早期溝通能力的培養還有所欠缺。而在新加坡,小學教育中明確提出了對於孩子演講以及溝通表達能力的培養方針。
在幫助孩子學會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情感上,新加坡的老師們下足了功夫。
合唱式閱讀
合唱式閱讀是對詩歌和短篇小說的解釋性閱讀。學生可以選擇單獨閱讀,兩兩成組閱讀,或者一起閱讀,這種方法不僅能夠提高孩子們的口語和閱讀能力,還可以幫助他們探索不同情緒下人物的語調和行為(他們所扮演的人物)。
在新加坡,孩子們非常喜歡這種教學方式,他們喜歡在學習中扮演各種有趣的角色。
為了傳授學生的閱讀,口語和寫作技巧,濟民小學的應用學習計劃融合了合唱式閱讀,詩歌朗誦,電影欣賞和新聞等實用有趣的活動。
效果並非是立竿見影的,但之前害怕公開演講的一些孩子,在整個系列的合唱閱讀之後,他們可以開口,變得更加自信了。

讓老師們感到欣慰的是,一些孩子正在用他們在書中閱讀到的短語進行日常的交流,許多孩子戰勝了他們的恐懼,勇敢地站上了演講台。所以這對於孩子和老師來說都是關鍵性的一大步。
隨著時間的推移,孩子們在閱讀,寫作和發音上的能力進一步提高。
例如,小四年級的學生將故事模塊作為新聞計劃的一部分。這些學生在休息期間,在公共場合練習公開演講,比如背誦詩歌,分享他們對國際事務的看法。
新加坡英語語言部門主管Shoba Michael-Cummar女士說:「我們希望通過引導和開設有趣的課程,為每個學生量身打造適合他們自己的語言和學習環境,滿足他們的需求。
戲劇課堂
新加坡小學的課程里還有一類非常有趣的課,那就是戲劇表演,孩子們可以自由地扮演成自己希望成為的角色,在角色中尋找開口說話的能力。
通過戲劇扮演,老師和學生一起創造虛構的角色,演變出自己的劇情,在儘可能安全的環境下,發出自己的聲音。當學生擔當不同的角色時,他們從多個角度看待事物。

淡濱尼小學(Tampines Primary School)
在戲劇中,孩子們沒有固定的劇本,破除框架,老師鼓勵他們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拓展劇情,討論劇情,引導他們感受戲劇中任務的心情,培養同情心。
此外,在結束表演之後,他們還會有反思的機會,在這過程中有哪些做得不夠好,那需要改進,在這個過程中發現真實的自己。
這是一個一舉多得的教育方法,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在道德品質方面,自我發覺方面,反思溝通方面都會有較大的進步。

自2009年起,新加坡教育部接納小學教育檢討與執行委員會(PERI)的建議,逐步推行措施,提升教育的質量。
有關措施的目的在於讓孩子的學習過程更生動有趣、富有意義,同時培育和灌輸孩子更平衡的技能和價值觀……
級任老師指導課
級任在塑造學生的品格過程中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因 此,從2012年起,新加坡所有小學開始推行級任指導課的制度。學校每周撥出一節課,讓師生進行更好的互動,老師也可以藉機教導學生各種社交和情感技能。

* 圖片來源自moe。
藝體陶冶計劃
為了鼓勵學生走出課室、主動學習,新加坡特別設計了藝體陶冶計劃,讓孩子有機會激發新的興趣,學習新技能,培養良好的品格。
孩子將有機會在上課時間嘗試體育活動和接受戶外教育,以及學習表演和視覺藝術。到2017年,藝體陶冶計劃已逐步在所有小一和小二班級推行。

更活潑生動的教學法
新加坡的教師採用更具創意的教學法,讓課程內容活潑生動。例如孩子將通過調查任務和真實生活中的活動,學習數學概念;通過角色扮演和戲劇演出,掌握語言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