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本地電子競技領域進一步壯大。一個占地超過1100平方米的全新電子競技中心在嘉龍威購物廣場落戶,並計劃在今年舉辦多場電競比賽。
助玩家一路披荊斬棘,登上國際電競頂峰,這就是新中心成立的最大目標。這裡配備了各種最新設施,而且很多都讓人免費嘗試。
中心設施種類豐富,業者表示這在本地電競中心當中還是首創。他們希望更多的業餘玩家可以來這裡受訓。
業者也透露在這裡舉辦比賽,成本比在會展設施低了多達六成。中心直到年底的預訂已達65%。
亞洲電競娛樂聯盟聯名主席王進良透露:「我們想要實現的是把新加坡打造成電競中心,各個比賽、各個重要決賽都回來新加坡舉行。」
國際電競業產值巨大,在疫情中也繼續強勁增長。有專家表示,設立電競中心可以先為新加坡打響名號,為吸引更多旅客回流奠定基礎。
電子競技行業蓬勃發展的十幾年裡,其實電競選手,一直都是這個行業人數占比最少的,電競和許多體育項目相似,選手吃的是「年輕飯」。而真正能夠讓普通工作者參與的,並不是選手這個位置。
真正支撐行業的,是運營者,遊戲開發商以及賽事的籌辦方、轉播方,以及眾多幕後的導播、新媒體運營,這個龐大網絡的建立,所花時間至今不過五到十年左右。

(圖片來源網絡)
而如今越來越廣泛的觀眾群體正是這個龐大網絡的根基。
與大陸和港澳台相似,歐美、東南亞地區、日韓、南美、中東及土耳其也在這個行業的發展上不落下風,在韓國,電競產業甚至是支柱產業。


(圖片來源網絡)
韓國通信巨頭SouthKorea Telecom、三星電子等世界知名企業也紛紛注資參與到電競項目這篇「藍海」中。
而北美電競站隊cloud9甚至獲得了美國空軍的贊助,更不要說眾多傳統歐洲足球俱樂部、美國職業男籃(NBA)俱樂部資本的流入,作為新興的競賽項目,電競發展的速度比以往我們所知的任何一項都要快,都要迅猛。

而新加坡早年則是英雄聯盟項目東南亞地區聯賽GPL的成員,這項賽事已經成為網際網路中被遺忘的記憶,其成立時間甚至早於眾多大陸聯賽。
新加坡先鋒隊(SGS)曾征戰於GPL聯賽。
新加坡早早就嗅到了這個行業的機會,雖然GPL聯賽因水平參差不齊後來被拆分,但其依然還是很多東南亞觀眾心中難忘的回憶。

新加坡與電競素有緣分,而眾多的電競賽事也在新加坡舉行過,所謂的「悄無聲息」也不過是因為我們並不是業內人士,對此並不了解而已,對於很多行內人,這則消息也並不令人感到意外。
早在前年,電競項目就曾經成為亞運會項目,當時電競即將入奧的傳聞甚囂塵上。

(圖片來源網絡)
為什麼是新加坡?
新加坡是國際知名的「中立國」,這並不是簡單地說明其政策導向,而是在很多時候,一個大型的多邊合約、國際仲裁都適合在這樣的中立國進行。

(圖片來源網絡)
實際上,在新加坡有許多我們尋常人可能並不熟知的組織存在,比如新加坡國際仲裁庭(SCIA),致力於解決國際商業糾紛,深圳和新加坡都有……我國近日與新加坡政府簽署了一份備忘錄,專門加強在「一帶一路」建設中,國際衝突解決的策略——
新加坡的國策與許多國家不同,新加坡是與中國、美國同時進行大規模雙邊貿易,並且明確表態不會站隊的國家,這也表明了他們不想站隊的基本治國思路。

(圖片來源網絡)
這在有些人看來似乎是兩面派、牆頭草的做法,實際上國家策略的制定很大程度上並不受個人道德觀的約束,我們無法對此作出更多的評價,但其不偏向任何一方的態度,恰好是許多國際組織需要的土壤。
電競聯合會在這裡成立,中國的資本勢力仍然能在期中占主導性作用,騰訊更是聯合會的第一方合作夥伴,甚至有人猜測聯合會的成立背後也有騰訊助推,選擇新加坡還不會讓我國被國際社會輿論指責公平性問題。

(圖片來源網絡)
新加坡政府在新一季度的經濟報告中明確指出,電子產業不論在國際還是在新加坡本土都正在遭受衝擊,但新加坡仍然看好其潛力,並且認為電子產業是未來的產業,極有可能在短期內回暖。

(圖片來源新加坡政府網站)
電子產業的範圍及其寬廣,而電競行業也同樣範圍極大,二者之間重合的部分也極多——聯合會的成立意味著什麼,或者說原因是什麼,就是「有錢、有人、有觀眾」,僅此而已。
對於資本來說,任何未發掘的「藍海」,都是前途無量的淘金海,而對於新加坡來說,任何新興產業,他們都不想放過,所以與我國合作是可以預想到的,但更深層次上,是表明了新加坡一直以來的金融策略。
新加坡之所以能在短短的數十年時間成為亞洲頂端的繁榮都會,就是因為他們有著大膽的金融策略,有膽大心細的國父李光耀,還有傳承自華人血脈中的勤勞與智慧,他們在緊緊地追隨時代,渴望在新的發展大潮中跟上腳步。

(圖片來源網絡)
而聯合會的前景,以及其是否真正能夠成為行業的帶頭人,需要關註明年的世界級賽事規格以及收視情況,才能真正判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