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大大小小的補課班隨處可見,沒想到新加坡也是如此……
登記在冊的私教老師超過30,000名,私人補習中心僅目前註冊的超過950家,和2012年700家的數據相比,增加三成。
新加坡市場研究公司Milieu Insight上月調查發現,在323名新加坡小學生中,有85%在升上高年級以前就開始上補習班,最受歡迎的科目是數學。
而在參加補習的孩子裡,年齡最小的只有三歲!

新加坡遍地的補習班
根據七月份公布的家庭開支調查,新加坡家庭去年支出的補習費用為14億新元!這個數據比2004年的6.5億元增加超過兩倍!
如今,補習費用已經占據了新加坡家庭總開支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而補習班的十位「超級老師」更是貴出天際,按照老師的學歷和教育經驗分類,最高時薪達到450新元!
請老師來家裡補習還得自掏車費,甚至因為好老師行程安排較滿,有不少家長提前3年為孩子「預訂」學位,甚至願意預付一整年補課費!更有甚者,從國外特地奔赴新加坡補課……
有調查顯示,91%的新加坡父母表示孩子現在在上補習或者曾經上過,或者打算以後去上……

新加坡家長為何如此迷戀補習
從新加坡國父李光耀時就提倡,任人唯賢,因此學歷和受教育程度成為平民躋身上流階層最直接、有效的方式。
例如現任財政部長兼副總理王瑞傑,就出身平民階層,依靠少年的努力,為自己博得了在政府的一席之位,從而躍入政壇,擺脫原始家庭的束縛。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新加坡家長,看準了新加坡公平的選拔制度,想要用教育撬開孩子美好未來的大門。
奈何很多新移民家長並不是在新加坡上學,對於本地教材知之甚少,就怕一個不小心誤導了孩子,所以選擇讓更為專業的老師來教導孩子。

補習弊端逐漸顯現
近視人數增多
由於孩子學習的時間過長,這就導致新加坡大約有80%20歲以下人群患有近視,新加坡7歲孩子中有10%患有近視,到12歲時這個數據上升到60%。
學業壓力很大
針對300名學生的調查顯示,有60%的學生坦言感覺從上學起壓力就很大,而壓力88%是來源於學校成績。
有很多中小學生表示自己在學校上完課還要去補課班,感覺沒有玩的時間,壓力很大,不快樂。
成績好固然很重要,但是在重壓下往往會適得其反,給孩子一個適度的學習環境,更適合他們的學習和成長!

其實,除了補習班
這些學習的途徑也非常實用!

01
校方網絡平台!
實際上在新加坡隨著學生年級的增加,在日常學習中接觸電腦的機會越來越多,有時很多課程都需要在電腦上完成。
在萊佛士女中,學生不定期就需要完成一個研究性學習項目,在整個項目的運行過程中,學生分為小組,在研究過程中大家分工進行,並需要密切合作、隨時溝通,因此建立一個特別的群,藉助於網際網路他們隨時隨地分享、共享階段性研究成果。

南洋小學(圖片來源:Twitter)
南洋小學的一二年級學生也有部分網絡課程。學生利用學校給的地址,並利用自己的身份證登錄後,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有時家長會預約也要藉助這個平台。
另外,新加坡政府學校幾乎每個班都有自己的blog,基於這個平台學校隨時發布重要的信息,而一些家長知道如何有效利用這個平台從同校其他班級了解信息。或是從別的學校了解信息。
02
免費在線學習!
Quizlet是一個免費的網站,學生可以用網站中進行個人學習,還可以生成測試,例如填空或多選。
還有一個手機APP——Snapask,從小學到大專的學生可以拍攝他們問題的照片,並通過簡訊獲得在線輔導員的幫助。家長可以試用免費提供教育資源的網站,往往這些學院都不以營利為目的,依靠志願者和捐贈者維持網站。

03
社區中心客戶課程!
父母可以考慮將孩子送到便宜的課程中心,例如社區中心的課程,這樣就不用濃縮課程來節省費用了。
家長們也可以在育兒論壇或社交媒體網站上的小組上,討論教育問題以及每個選項的利弊。培養一個全面發展的孩子也需要投資於非學術活動。
如果孩子喜歡閱讀,帶他參加由國家圖書館委員會主辦的活動和研討會。常規課程包括講故事,初級閱讀俱樂部和早期識字課程。
學生成績的進步不僅僅得益於家長的幫助,新加坡中小學也扮演著異常重要的角色。出國留學新加坡,你會發現,家長和社區會為孩子的教育作出巨大努力和改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