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2月3日),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公布了2018年國際學生評估項目(PISA)的結果。

國際學生評估項目(PISA)每三年舉辦一次,是針對15歲學生展開的測試。新加坡從2009年開始參加評估。

去年(2018年),有分別來自166所政府和私立學校的6676名學生被抽樣選出參加測試,他們來自各源流與經濟階層。

中國學生在三項測試中位居第一。這一輪代表中國參加調查的有來自北京、上海、江蘇和浙江的學生,與上一輪的代表城市和省份稍有不同(北京、上海、江蘇和廣東)
新加坡學生在閱讀測試的整體得分為549分(經合組織平均為487分),也比2015年所取得的535分理想。本地學生在數學和科學測試方面維持和上一輪相近的優越水平。

新加坡在最新的評估中下降一個名次,在三項測試各排行第二。
不過,新加坡學生在三項測試的平均得分仍遠高於經合組織平均分,閱讀能力相較於上一輪的表現更優異。在閱讀測試取得高分的學生比率也是各經濟體中最高的。

另外,在數學測試中獲得高分的新加坡學生占37%,在科學獲高分的新加坡學生占21%,都屬於各經濟體中比率第二高的水平。

新加坡教育部副教育總司長表示,新加坡學生的表現 並沒有退步,在閱讀方面還取得明顯進步。中國學生這次的表現非常強,教育部不為此感到擔心,因為參加評估不是以居冠為目的,而是找出可改進的範圍,借鑑其他國家的經驗,提升學習成效。

此外,本地低收入家庭學生的表現也比經合組織平均表現更好。

新加坡學生對失敗有較大恐懼
雖然新加坡學生的學術表現優異,但是對失敗的恐懼也更大。在最新的國際學生評估項目中,有超過七成的新加坡本地學生在面對失敗時,不僅會擔心他人的眼光、懷疑自己的才能,甚至會質疑自己對未來的規劃。

國際學生評估項目(PISA)的調查問卷中,有衡量學生心理素質和學習思維的相關問題,比如是否害怕失敗,以及是否具備「成長型思維」。
從問卷的結果中可以看出,新加坡本地學生在遇到困難時,有很大的信心相信自己能完成學習任務。86%認為自己碰到困難時有辦法解決問題,高於84%的經合組織平均比率。

但是,新加坡學生對失敗的恐懼程度,仍然遠高於經合組織的平均比率。比如在面臨失敗時,72%的學生會擔憂別人的眼光,78%會懷疑自己是否能完成對未來的計劃,經合組織平均比率分別為56%和54%。

教育部希望改變學生心態
新加坡教育部表示,害怕失敗在某種程度上能鞭策學生爭取好表現,但過度恐懼失敗可能會弄巧反拙,導致一個人裹足不前。

同時,教育部也希望下來通過小學離校考試積分制改革和中學科目編班制等措施,能夠 改變學生對分數過於重視的心態。
教育部改革後,也會緩解此類問題的出現。希望學生們不要太有壓力~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