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大MBA師友計劃」 (NUS MBA Mentorship Programme),對於很多在新加坡國立大學就讀MBA的學生以及很多商學院校友來說,都不陌生。
這項計劃就是為了幫助MBA在校生與校友們加強聯繫,推進個人職業發展,通過搭建在校生與畢業生溝通的平台,來促進雙方分享知識,交換信息,交流見解和經驗。

這項計劃就是為了幫助MBA在校生與校友們加強聯繫,推進個人職業發展,通過搭建在校生與畢業生溝通的平台,來促進雙方分享知識,交換信息,交流見解和經驗。
每年2月,在學院的組織下,雙方會進行第一次見面。之後,成為職業輔導員的校友與MBA在校生至少碰面2-3次,輔導員與學生雙方在此期間也會保持密切聯繫與溝通,分享工作和學習的近況以及所遇到的挑戰。
Daniel Dinh Khanh Su (MBA 2017) 和Tess Wartanian (MBA 2018) 都曾經參與過NUS MBA師友計劃。從中,他們都覺得收穫頗豐,對這項計劃予以積極的評價。
Tess表示:「輔導員們會無私地為MBA在校生提供幫助,這是非常寶貴的機會。這些輔導員擁有豐富的經驗,對我們來說,能夠獲得他們的建議和指導,也對未來大有幫助。」
她還建議參與這項計劃的同學們要保持虛心學習和開放思維,這樣有助於進一步實現個人發展和進步。

Tess Wartanian(NUS MBA 2018)在師友計劃中與大家分享自己的經驗
UCLA-NUS EMBA雙學位項目2009屆校友Anson Dichaves,現任DKSH總經理兼品牌與渠道營銷總監,也表達了相同的觀點。
他建議,「MBA在校生要對自己的問題保持開放思維,因為你永遠不知道會從輔導員這裡得到怎樣的答案或解決方案。所以,以開放的態度毫無保留地與輔導員們對話十分重要。此外,由於輔導員們往往日程繁忙,同學們最好主動與輔導員約定見面時間。」

DKSH總經理兼品牌與渠道營銷總監Anson Dichaves
(UCLA-NUS EMBA 2009)為同學們講解自己的指導框架
Anson已經連續四年為MBA師友計劃擔任輔導員了,每年會指導2名學生。他表示,通過與各位同學的交往,自己也獲益良多。
他說:「我發現每個人都有不同的需求,必須對同學們進行一對一單獨指導。你的技能並非總是能夠排上用場,而你也不確定怎樣才能為他們帶來價值。
此外,Anson認為這種指導關係應該有始有終。在正式的指導結束後,雙方可以繼續保持聯繫。通常,當同學們找到了理想的崗位,我們會以慶祝的方式結束指導,讓友誼更進一步。

Anson Dichaves(左1)和他指導的MBA畢業生Daniel Su(左2)小聚
MBA師友計劃實施多年來,也獲得了眾多商學院校友的支持。作為經驗傳承者與分享者,每年都有幾十位校友自願參與到母校的師友計劃當中,與在校生做交流、分享以及一對一地指導。
他們當中,既有企業的資深管理者,也有新晉的職場精英,他們來自各行各業,並且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他們帶來最鮮活的行業經驗和職場心得,讓更多MBA學生從中受益。
新加坡國立大學2000級EMBA校友Tan Yong Wah就是其中一位,他是現任香港金融管理局首席信息官,也在今年的MBA師友計劃啟動宴會上,與大家分享了自己的輔導員經歷。

新加坡國立大學EMBA2000屆校友 Tan Yong Wah (右2),現任香港金管局首席信息官,擔任NUS MBA師友計劃輔導員,為MBA在校生做職業指導。
對於有興趣成為輔導員的商學院校友,Anson也給出了建議,「你要了解學生的需求是什麼。這可能關乎職業生涯,也可能是關乎生活中的重大決定。此外,恰當的溝通方式能夠讓你們事半功倍。我的建議是,學生從自己的實習項目入手,進行戰略思考。」
Anson提到,「2016年第一次做輔導員時,Daniel是我指導的第一個學生。他後來在谷歌工作,我才有了參觀谷歌總部的機會。所以,不要將輔導員視為『工作』,而是要當做一種體驗,與學生們互相學習、分享彼此的成功和挑戰。」
NUS MBA師友計劃歡迎更多國大商學院校友的熱情參與,作為行業前輩與更多學弟學妹交流分享,成為MBA在校生的職業發展輔導員。

如果你是NUS商學院的校友,並希望參與師友計劃,請提取上方圖片二維碼,或複製粘貼下方連結打開官網主頁,了解【NUS MBA師友計劃】相關內容。
連結:https://bizalum.nus.edu.sg/careers/186-mba-alumni-mentorshi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