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的孩子
哪個不是家裡的寶寶
如果在學校里遇到苛刻對待
爸媽一定心疼壞了
近日,一則微博熱搜引髮網友激烈討論

因孩子吃飯慢
老師讓到廁所吃飯!
事件回顧
10月9日,陝西大荔縣京師童迪幼兒園有家長反映稱,因孩子吃飯慢,老師讓孩子去廁所吃飯,甚至有的孩子一天三頓飯都會去廁所吃,指出園方做法非常不妥。對此,園方承認確有此事,事情已處理完。大荔縣教育局監察室已介入調查。


孩子嗓子遲遲不好
醫生稱可能嗓子被燙傷
家長小李說,女兒從學前班到大班都在這裡上學。一個月前,女兒突然說嗓子疼,起初以為是感冒,治了半個月不見好轉。去了縣醫院檢查,醫生稱可能是孩子吃飯太快,嗓子被燙傷。

幼兒園要求孩子快速吃飯 吃得慢就去廁所吃
隨後,孩子的一句閒聊讓家長小李引起了警覺,「吃飯要快,吃得慢就會被老師叫到廁所吃」,就算飯菜燙一點也得很快吃完,孩子還說自己也被叫過幾次。
隨後,小李詢問了其他幾名家長,大家都說孩子提過:吃飯慢的孩子會被叫到廁所吃。家長小張透露說,平時餐具都在廁所的洗手台上洗刷的。

圖源:新浪新聞

「有時一天三頓都去廁所吃」
這種情況上中班時就有
「我孩子9月剛上大班,孩子說自己常被叫到廁所吃飯,有時早中晚三頓飯都會去廁所。廁所味道比較大,吃飯難以下咽。孩子吃得慢也不應去廁所吃,園方對此要有個說法。」小張對幼兒園這種行為表示難以接受。
10月9日,在一名家長提供的視頻中,幼兒說:「吃飯時吃得慢、吃不完就會到廁所繼續吃,廁所吃飯有點噁心,吃不下去,但沒辦法。」在另一段視頻中,有家長詢問有誰去廁所吃過飯,視頻中的幼兒說出了很多個名字。

教育局:確有此事,但系孩子自願行為
10月8日,家長們到幼兒園討說法並希望查看監控,但園方稱監控損壞了。當天縣教育局也進行了初步調查,稱確有孩子到廁所吃飯的事,但都是孩子自願的,老師未強迫。
家長小李透露,8日下午園方將監控修復後,有家長看到監控中確實有孩子端著飯碗進廁所,還有的孩子吃完飯從廁所出來。

園方:承認確有此事並道歉,家長可隨時監督
9日下午,家長小張告訴記者,園方當天已經承認有此類事件發生並向家長道歉。園方承諾後續將進行整改,家長可隨時監督。
網友看法



心理專家:
園方做法對幼兒心理會造成一定影響
有心理專家指出,這種做法欠妥。幼兒吃飯慢可能由多種因素導致,應該用正確的方法引導,若換成懲罰性方法,如到廁所吃飯,或許不但不能糾正,還會適得其反。
這樣的做法後果嚴重的話,可能讓幼兒對以後吃飯和如廁兩件事產生恐懼或排斥心理。

幼兒園是孩子,開始人生學習道路的起點
錯誤的指引真的可能會給孩子,造成一生的不良影。
我們來看看新加坡人是如何對待他們的幼兒園孩子的!
新加坡教育部也十分重視學前教育,並通過以下方式提高幼兒園教育的質量:
開發課程資源,支持幼兒教育工作者為四至六歲的兒童創造和提供優質的學習經歷;
通過教育部幼兒園提供優質且經濟實惠的學前教育;
與學前教育部門分享課程資源和其他優質的教育方法。

正因為學前教育階段的重要性,新加坡教育部特別列出了學前教育應該取得怎樣的成果。學前教育的階段成果強調兒童需要建立自信和社交技能,並具備必要的知識,技能和終身學習的傾向。在學前教育結束時,兒童應:
知道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
願意與他人分享和交流
能夠與他人保持人際聯繫
好奇,有探索心
能夠傾聽和理解他人話語
對自己感到滿意
形成了身體協調,健康的習慣,參與和享受各種藝術體驗
愛家人,朋友,老師和學校
學習領域
為了促進兒童的整體發展,新加坡仔細規劃了幼兒的學前課程,已經確定了以下六個學習領域:
美學與創造性表達
發現世界
語言和文化
運動技能發展
計算能力
社會和情感發展
所有的學習領域都是相互關聯的;一個領域的發展會影響其它領域並受其它領域的發展影響。因此,綜合的學習方法有助於兒童在不同的學習領域建立有意義的聯繫,並了解知識和技能之間的聯繫。
學習目標

在確定了學習領域之後,那就是要確定學習的目標了。每個領域都有一套學習目標,反映了孩子們在幼兒園完成後應該知道和能夠做什麼的廣泛期望。有些孩子在幼兒園結束時會超出預期。而另一些孩子,則根據他們的發展需要,將繼續努力實現其中的一些目標。
美學與創造性表達
享受藝術,音樂和運動活動
通過藝術,音樂和運動表達想法和感受
通過實驗和想像力創造藝術,音樂和運動
分享關於藝術,音樂和運動的想法和感受
發現世界
表現出對他們所居住的世界的興趣
通過簡單的調查了解事情發生的原因以及事情的運作方式
對周圍的世界形成積極的態度
語言和文化
對於英語:
學會傾聽和享受
-喜歡聽故事,童謠和詩歌
-理解並遵循一到兩步的口頭指示
能夠表達並與他人交流
-表達個人需求和願望
-和他人談論個人經歷
-問簡單的問題
-適當回應誰','什麼和'哪裡的問題
初步理解閱讀內容並享受這個過程
-有印刷和書本意識
-識別字母表的大寫和小寫字母
-識別單詞中的開頭和結尾聲音
-識別熟悉的高頻詞
-通過回答問題和談論人物和事件來展示對故事、詩的理解
使用繪圖,標記,符號和書寫來交流想法和信息
-識別並寫下自己的名字
-會寫字母表的大寫和小寫字母
-複製單詞和短語,理解基本的書寫慣例(例如單詞間距,適當使用大寫和小寫字母)
對於母語:
有興趣學習母語
-積極參加母語語言活動
-享受母語語言活動
培養基礎語言和識字技能
-傾聽並理解
-開口表達自己的想法
-識別單詞並在幫助下閱讀
-通過標記,繪製符號和書寫以表示想法
了解當地的民族文化
-注意習俗和傳統
-與朋友,家人和社區互動
運動技能發展
參加各種體育活動並享受過程
在運動任務中展示控制,協調和平衡
在家庭,學校和公共場所培養健康的習慣和安全意識
計算能力
識別並使用簡單的關係和模式
-通過一個屬性(即根據顏色,形狀或大小)匹配,排序和比較事物
-根據大小或長度和順序事件將事物按順序排列
-識別,擴展和創建簡單模式(即AB模式)
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數字
-可以數到10
-牢記最多10件事
-比較兩組東西的數量,並適當地使用more,'less / few和'same as
-將數字與代表的數量匹配(10個以內)
-認識到一組事物的數量是「相同的」,而不管計數的起點如何
-認識到無論如何,一組事物的數量都保持不變
-用數字和單詞識別數字(1到10)
-表格編號(1到10)用數字表示
在日常體驗中識別並使用基本形狀和簡單的空間概念
-識別四種基本形狀(即圓形,方形,矩形和三角形)
-使用基本形狀來形成其他圖形(例如,使用兩個正方形和一個三角形來形成一條船)
-理解位置(即頂部/底部,前/後),方向(即上/下,左/右)和距離(即遠/近)
社會和情感發展
培養對個人身份的認識
管理自己的情緒和行為
尊重多樣性
與他人溝通,互動和建立關係
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當然,為了方便學校教學,這些學習目標已轉化為相應的知識和課程,以指導教師為兒童設計和提供有意義的學習經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