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耀樟宜瀑布太搶風頭? 人潮爆滿但商家口袋空空

2020年01月14日   •   1萬次閱讀

星耀樟宜開業9個月,人流量並未化為商機。(海峽時報)

作者 李國豪

業九個月的星耀樟宜,至今人潮絡繹不絕。不過看似繁華的背後,卻是零售商店的叫苦連天。

最能感受到行情好壞的,往往是處在最前線的銷售人員。

《海峽時報》日前走訪星耀樟宜,接受調查的17家商店中,有八家商店的銷售人員坦承要達到銷售業績是極具挑戰的,可見在涌動的人群中,商家的生意沒有占到多少便宜。

根據星耀樟宜去年10月的聲明,星耀樟宜每日可以吸引多達30萬名遊客。

開業的前半年,星耀樟宜總共吸引了包括5000萬人次到訪,僅用半年時間,就超過了原訂每年吸引4000萬至5000萬遊客的目標。

星耀樟宜每日吸引多達30萬名遊客。(海峽時報)

不過高人氣和龐大的人流量顯然沒有轉化為商機。

不願具名的地下層時裝店銷售經理透露,其店面在過去三個月都沒有達到銷售業績。

她表示,他們在烏節路也有連鎖店面,業績表現比星耀樟宜的店面要好上三倍

造成零售商店乏人問津的,恰好就是星耀樟宜的最大賣點——40米高的瀑布,可說是成也瀑布、敗也瀑布。

該名銷售經理說,儘管12月的學校假期讓業績稍微回升,但整體來看依然不理想。

「很多人來這裡就只是為了吃東西和看瀑布,而不是來購物。」

另外一間同樣位於地下層的時裝店也面臨生意不好做的困境,該店銷售人員表示地下層的人潮明顯比一、二樓少。

「這個地方很大,很多遊客會想多花點時間去探索這邊的景點,所以只有短暫的時間逛街,沒有辦法逛遍所有商店。」

IRVINS鹹蛋魚皮零食的兼職員工娥耶蒂(Ernanty Zainalabiden,33歲)則表示他們高度仰賴外國遊客,八成顧客來自中國、印度尼西亞和泰國。

「當這些國家不是學校假期時,我們的客源就會減少。」

她也說,除了去年12月的業績因聖誕節人潮而達標,10月和11月的業績比起前幾個月都少了30%。

40米瀑布是星耀樟宜的賣點,但也同時搶去了商家的風頭。(聯合早報)

有人歡喜有人憂。本地時裝品牌In Good Company得利於星耀樟宜的龐大人流量,取得了比烏節路兩家連鎖店雙倍多雙倍的業績。 前面有商家提到遊客到訪星耀樟宜主要是為了看瀑布和吃東西,和部分生意慘澹的零售商店相比,位於星耀樟宜的幾家餐廳都有不錯的客流量。

自去年7月起,八家於五樓的餐廳,包括星空花園(Canopy Park)、英國著名餐館Burger & Lobster和Prive等,都縮短了營業時間。

新的營業時間為上午9時至凌晨1時(星期五、六及公共假日千禧)和上午10時至午夜(星期天至星期四)。原本的營業時間是每天上午9時至凌晨3時。

縮短工時使上述餐廳得以提供更好的員工福利和人力管理,而隨著營業時間調整,餐廳的生意也取得了良好的增長。

事實上,要在短時間內逛完占地13萬5700平方米的星耀樟宜。對於等待搭機的遊客而言,遠近馳名的瀑布造景加上人造森林營造的奇幻氛圍顯然更有吸引力。

以地理位置而言,吸引本地人前往星耀樟宜購物也非易事。以遍布全島的連鎖商店為例,要本地人特地千里迢迢來到星耀樟宜購物未免太強人所難。 因此,採用獨特概念,或只在星耀樟宜設立店面,走「只此一家,別無分店」的路線,或許才是這些零售商店走出困局的解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