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文帶大家一起去新加坡裕華小學,看看新加坡的小學生是如何度過每一天的呢~
裕華小學位於新加坡的西部,全校44個班級,有90多位教師,1200多名學生,平均一位教師管理13名學生,這樣的辦學規模在新加坡是很常見的。

晨會
7點鐘
校園裡已是人聲鼎沸了,有的學生在食堂里享用早餐,有的學生在體育老師的帶領下跑步,大部分學生背著書包來到學校大禮堂。學生們在大禮堂里按照班級區域席地而坐,人手一本書,靜靜閱讀。
7點15分
學校「朝會assembly」開始了。在一名學生的簡單主持下,首先是全體師生共唱新加坡國歌,禮堂的大螢幕上播放中英文雙語的國歌歌詞。接著是全校師生的公民宣誓,大意是「我們是新加坡公民,誓願不分種族、言語、宗教,團結一致,建設公正平等的民主社會,並為實現國家之幸福、繁榮與進步,共同努力。」宣誓過程中,師生都把右手握拳斜放在左胸上。
晨會結束,回到各自班級就要開始一天的學習了。

課程安排
新加坡小學跟我們一樣,也是六年制的。
學生從早上7點多開始上課,一直要上到下午1點半,10點鐘有半小時的吃點心休息時間。這期間,中間都不安排下課時間。一節課結束之後,學生會到另一個教室去上另一堂課。每節課是30分鐘,一天下來學生要上十一節課。每節課之間,都有教師帶領到下個教室去上課,進行走班教學。
主課(英語、科學、數學、母語)是兩節課連上一個小時,副課(體育、音樂、美術等)30分鐘。
新加坡是多民族多元化的國家,校園內有華人、馬來西亞人、印度族人,因此每天都有一個固定時間進行母語教學。所以,完全不用擔心孩子太小,在新加坡讀書會忘記中文。

課堂學習
小文帶領大家體驗三節課,考考大家能發現課堂的共同點嗎?
數學課
三年級的數學課上的是「解決問題",教師教學流程跟國內很相似,不同的是每個學生手中都有一個小白板,學生對於教師的提問都先在小白板上寫出答案。舉起給教師看,教師根據學生的答案,指名學生上黑板演示,然後再重點點評學生的解題過程。
華文課
四年級華文課《不一樣的快餐店》一文,講的是爺爺專門帶「我們去快餐店買炸雞吃,「我"在購買的時候知道這是一家聾啞人開的餐館,爺爺經常來買炸雞是為了幫助這裡的聾啞人。
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要求非常明確:讓學生讀文章,找出時間、地點、人物,每個學生通過手中的小白板回答教師的提問。教師根據回答了解學生對三要素掌握的情況。接下來,學生小組合作,討論起因、經過和結果三個要素,討論後在小白板上書寫。在這兩個環節中,學生都是席地而坐的。最後,教師讓每位學生在電腦上,進入指定的閱讀單元中繼續閱讀,並按照要求填寫各文章的閱讀題。
體育課
在大約1000平方米的寬闊地方上,有三位教師在上課,一位教師上的是足球課,另一位上仰臥起坐練習課。低年級的教師則是讓學生做「吹氣球一拋氣球"的練習。在體育課的場地旁邊,有些馬來西亞學生坐在旁邊觀看,因為是這一個月是戒齋,所以教師允許他們不進行激烈的活動。
大家有發現課堂中的共同點嗎?
無論是華文、數學、體育等課,還是音樂、舞蹈等科目,學生一般都是席地而坐。在華文和數學課上,每個學生都有一個小白板,學生把答案先寫在小白板上,然後舉板,便於教師了解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新加坡教師把這樣的學習檢測行為稱為「形成性拼練",它重在強調過程性的評價。

午餐
結束完上午的課程後,學生們最開心的就是吃午餐了。新加坡小學一般有學校的「專用食堂",校園內都有一個敞開的飲食區。這裡有許多的桌椅可供學生們用餐時就坐,還有幾家小賣店供學生們自由購買食物。小賣店裡有各種熟食、飲料和一些零食,價格都很便宜,從幾角到一二元(新幣)不等。
學生在學校里有兩個自由就餐的時間,一個是上午10點鐘,半個小時的吃點心時間。再就是下午1點 30分的午餐時間。一般兩餐花費三四元新幣就可以吃飽了。
裕華小學根據年段不同分成三個時間段錯時吃點心,每個時段半小時。學生到食堂自由購買自己喜歡的食物,自由就坐,自由就餐,沒有專門的教師來專門管理。

課程輔助活動
下午1點30分吃午餐,2點10分至4點10分開始下午的學習。下午學校主要安排各種各樣的課程輔助活動(CCA)。
比如
周一下午1點30分放學,部分學生會參加一些輔導班,比如華人會參加數學班,馬來西亞人參加華語班;
周二下午各種CCA活動,類似國內的社團課,學生們參加各個社團的活動,4點半到5點鐘下課;
周三至周五下午進行「補救教學",針對不同水平的學生進行課外輔導。

參觀完學校,大家是不是對新加坡小學有了更深的認識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