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傳統」的中式教育中,知識的主要來源就是老師和書本,除此之外,其他形式的教育方式寥寥,似乎教室真地可以裝下「世間萬物」。
新加坡近幾年在創新教育形式方面建樹頗豐,學生在富有心意的教育方式之中,不僅對知識「深有體會」,還收穫了快樂與價值觀。

沒錯,教育培養的應該是一群人格健全的,有個性可以獨立思考的人。
南洋理工學院院長Chian Hwey Miin兼化學老師,她相信每個學生不僅有潛力成為一個在各自領域有簡述的人,更能夠成為一個更好,更快樂,更具有奉獻精神的人。
南安理工學院院長Chian Hwey Miin,2017年度總統教師獎入圍者。

Chian Hwey Miin和她的學生

生活中遍地都是「知識的實踐」

對於很多人來說,化學是枯燥無聊的反應方程式,元素周期表,元素結構以及無窮無盡的反應,副反應...
但在Chian Hwey Miin和他的學生眼裡,化學可以是一杯咖啡和一個紙板套,這些是有效的絕緣體。
一個簡單的吸管,她和學生們可以想像到熱交換器工作的原理(冰箱和空調工作需要熱交換器)。
為了鼓勵學生開拓思維,每次課堂上,他都會鼓勵學生大膽地提出問題,然後寫在小紙條上,等到下一次上課她將儘可能為每一名學生提供一個個性化的答案。


帶領學生走向更高的目標

除了日常的學習生活,她還為為學生帶來最前沿的技術項目。2013年,她分別與沖繩國立技術學院合作,讓學生合作進行化學和生物技術項目。
她不僅僅只是讓學生接觸尖端的學科項目,還希望他的學生能在學習之前做好準備,也能為學習之後「最好準備」。

把價值觀帶進課堂:鼓勵孩子們回饋社會
我們常說要培養健全的人格,最為重要的就是讓他們學會回饋社會。
她說:「想要成為一個更快樂的人,那就需要先成為一個給予者,從2012年開始,她的學生就開始組織慈善事業募集資金活動,去回饋那些支持他們學習的人。

各色各樣的募捐行動
他們去幫助理工學院的工作人員洗車每次10元;
他們去賣菠蘿蛋撻和二手書;
一位化學與製藥技術專業的學生花了數周的時間,為李光耀畫了一幅畫,後來拍賣了888美元。
在接下來的幾年裡,這個活動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到2012年約有820名學生參加了該項活動。

幫助別人先要幫助自己
很多時候,幫助別人之前,學生們需要幫助自己,所以Hwey Miin開設立一門15個小時的自我提升選修課「習慣與社會環境」。
她讓學生寫下他們的目標,時間表和每周計劃。她向學生們分享社會經驗和成功故事,並讓他們確定榜樣。
她說:「學校是一個讓學生髮現自己的長處,短處和激情的地方。 但只有當你教給他們工具,教會他們如何養成良好的習慣和克服挑戰,他們才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