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耀棟的父母曾做飲食生意,他自小學習烹調技巧。(網際網路)
(新加坡18日訊)父母開咖啡店,張耀棟7歲就到店裡當小幫手,賣吃的張家不愁吃,童年的他可是不折不扣的「飯桶」,一餐可吞下六碗飯!
張耀棟的家鄉在馬來西亞士拉央。張家是靠「吃」維生的,張耀棟自小隨賣豬肉粉的母親與賣檳城炒粿條的父親開檔,父母后來租下角落頭店面,開了一家咖啡店,負責茶水、雜菜飯和燒臘攤位,其他攤位租給別人。
咖啡店生意不錯,張耀棟憶述,母親與助手一天可炒出40至50道菜,在當時來說「業績」不俗。他7歲時就到店裡做一些簡單的活,洗碗、打掃、點單和收錢都難不倒他,但他有一件心事,「挺羨慕其他同學的,他們周末或放假很享受,但我很早就得起床,幫忙到下午,同學出去玩,我都沒辦法去。」
張耀棟讀初中時,要求父母讓他進廚房幫忙,「他們不願意,說我個子小,在廚房很危險,怕我切菜受傷,炒菜又不夠力氣。但爸爸處理燒鴨和燒雞時會讓我在旁看著,後來我就學會處理雞鴨、切叉燒燒肉等。」

張耀棟小時候與妹妹的合照。他笑說,小學至中學時期的身材圓滾滾。(受訪者提供)
小時身材圓滾滾
小時候的張耀棟身材圓滾滾,他說:「因為我吃很多!但我從不認為自己胖,還覺得應該長得不錯。」現在的他減少吃碳水化合物食品,當年的他則是「飯桶」,每餐至少吃兩碗白飯,胃口大開的時候可吃上六碗,腰圍直逼40寸,每當穿不下校服時,他會為「成長」引以為傲。
他笑說,小兩歲的弟弟見他這麼會吃,覺得自己很遜色,便跟著哥哥多吃一點,「後來他跟外面的人吃飯後,才發現自己是吃得最多的那位!」
張耀棟經過發育的蛻變,長高變瘦,初中三開學時,同學們幾乎認不得他了,「有人問我怎麼減肥的,但我不覺得自己胖過啊。那一年開始收到情書,女同學會打電話到家裡來,父母蠻不開心的,我謊稱『問功課』,哈哈,但我沒考得很好,怎麼會有人來問功課呢?」

兒時的張耀棟個性內向,但很有想像力。(受訪者提供)
兒時個性內向四歲就追看港劇
張耀棟是家裡的老大,他有一個弟弟和一個妹妹。兒時的他個性內向,不善於表達,總把不開心的事悶在心裡,悶久了會鬧情緒,「我不像弟弟,開心不開心都會說出來。我會突然發泄,父母會覺得我為什麼這麼怪,無端端發脾氣。」
除了省話,他記憶中的「小張耀棟」思想天馬行空,看到喜歡的人事物會眼前一亮。4、5歲的他隨父母一起追看港劇,「當時特別迷《射鵰英雄傳》(1983年版),覺得有很多英雄,還有降龍十八掌,當時的偶像是『郭靖』黃日華。」
張耀棟上小學時,個性調皮、古靈精怪,總愛往外跑,不聽母親的話帶弟弟到家附近的廢礦湖和黃泥山玩耍,玩到一身髒兮兮回家,難逃母親罰跪。
弟妹曾對他說,母親最疼的是他,「弟弟說我一回家,媽媽就會熬很多湯。我從小到大都往外跑,大學在英國念書,後來到新加坡工作,媽媽覺得我很少吃到家裡的飯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