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系主任王昌偉教授在為紀念該系成立70周年而舉行的研討會上致開幕詞。(圖片來源:新加坡華族文化中心)
中國有句古話,叫「人生七十古來稀」,意為七十歲高齡的人從古以來就不多見,指得享高壽不易,而這句話也同樣適用於各院系。今年,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系迎來70歲生日,正在舉行持續一年的系列活動來紀念這一重要的里程碑時刻。
其中一項活動是關於「探討新加坡華文教育的未來,以及針對科技與其他趨勢的應對舉措」的研討會。3月4日,這個由新加坡華族文化中心,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系,雲茂潮中華文化研究中心聯合呈獻的活動共計337人參與。其中,社交媒體、支持對話的機器人以及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聊天機器人「ChatGPT」成為了本次活動的討論主題。
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系主任王昌偉(Ong Chang Woei)教授表示:「過去,關於新加坡華文教育的討論主要圍繞著新加坡成為一個以英語為主導的社會而展開。」
「誠然,討論這個問題很有必要,但今天我們也想要探討是否能夠發掘出任何新的觀點,以及收穫發人深省的見解。」

▲成員在「前瞻: 新科技、新社會與新加坡的華文教育」研討會上發言。(圖片來源:新加坡華族文化中心)
本次研討會討論的主題之一為:在人工智慧的支持下,網絡世界可以幫助人們提高語言技能。在這場長達四個小時的研討會上,有十多位學者、教育工作者和媒體人士進行了發言。其中,新加坡教育部課程規劃與發展司母語處司長王梅鳳(Heng Boey Hong)女士苦澀地說道:「許多父母不會使用母語和孩子交流,所以我們不得不依靠機器人來做到這一點。」她還表示,教育部正在與新加坡全國人工智慧核心計劃(AI Singapore)合作,研發能夠使用普通話(Mandarin)、馬來語(Malay)或泰米爾語(Tamil)與學生交談的機器人。
王昌偉教授在由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系、新加坡華族文化中心、雲茂潮中華文化研究中心(Wan Boo Sow Research Centre for Chinese Culture)和新加坡華文教育學會(The Society of Chinese Education Singapore)組織的華文活動上指出,除了人工智慧,另一個趨勢是新加坡不斷變化的人口結構。究其原因,在於新移民構成了新加坡越來越龐大的普通話交流群體,將對新加坡的華文教育產生顯著影響。「在這種情況下,華文教育應該是什麼樣的?」
但是,即使我們朝著使用技術來輔助教學的方向發展,人類在教學中的作用也不應被忽視。義安理工學院中文系主任康格溫(Kang Ger-Wen)博士表示:「儘管機器人正變得越來越像人類,我們也不應該把學生當成機器人一樣進行訓練。」例如,同樣重要的是使學生擁有學習靈活性與選擇空間,使他們能夠自由探索不同的領域與技術。
雖然研討會上提出的許多問題暫時還未形成具體的解決方案,但激動人心的討論仍然是一個充滿希望的起點。王昌偉教授表示:「希望在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系成立140周年之際,我們能找到這些問題的答案。」

▲一位觀眾正在向台上的與會成員提問。(圖片來源:新加坡華族文化中心)
悠久的歷史
該研討會是今年為慶祝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系成立70周年而舉行的其中一項慶祝活動。
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系的根源可以追溯到兩所大學所開設的系別:一個是前新加坡大學(University of Singapore)中文系,成立於1953年;另一個是前南洋大學(Nanyang University)中國語言文學系(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成立於1955年。新加坡大學與南洋大學在1980年合併為新加坡國立大學,兩校的中文系也合併為目前的中文系,成為當時新加坡國立大學文學暨社會科學院屬下的學系之一。
如今,新加坡國立大學文學暨社會科學院(NUS Faculty of Arts and Social Sciences, FASS)中文系每年為文學士普通學位與榮譽學位學生開設50多門課程,涵蓋漢語語言學、中國文學、中國歷史、中國哲學和翻譯等領域。同時,中文系還提供博士和碩士學位課程,以及持續培育課程。
其周年慶祝活動已於2月拉開帷幕,英國牛津大學邵逸夫漢學講座教授兼新加坡國立大學協會訪問教授陳靝沅(Tan Tian Yuan)就「康熙皇帝南巡的『文學世界』」發表了演講。在接下來的幾個月里,還會開展有關翻譯、經典和中國思想史等主題的對話。
其他亮點包括9月舉行的晚宴、11月舉行名為「大眾南洋:重新思考戰後新加坡和馬來亞/馬來西亞的中國文化」的會議以及12月舉辦的「從東南亞的視角看中文的發展」研討會。
請掃描下方二維碼,查看更多有關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系舉辦「慶祝建系70周年」系列活動的信息:

文章英文版原載於NUS News,原文標題為NUS Department of Chinese Studies marks 70th anniversary with year-long slate of event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