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有100萬外勞工人。他們拿著微薄的薪水,幹著最髒最累的活,可以說是處在社會最底層的人。這使人想到了中國的一個群體——打工族。

打工,雖然也是工作,與上班有些不同。它多指經濟不發達區域的人,背井離鄉到經濟發達的地方工作。
然而,就是這個群體,走出了一位打工詩人。她就是鄭小瓊。

她出生於1980年,家境貧寒,學歷低,是個流水線工人。但她也是獲得「利群·人民文學獎」、莊重文文學獎等多項大獎的詩人,與韓寒、邢榮勤、春樹等一同入選「中國80後作家實力榜」。
《完整的黑暗》
三條魚馱著黎明、詩歌、屈原奔跑
對稱的雪沿著長安的酒融進了李白的骨頭
列隊前進的唐三彩、飛天、兵馬俑
化著塵土的人手持紅色的經幡演講
達摩圓寂,天生四象,六合斷臂
死亡是另一種醒來
時間的鳥只抖落了皇帝的羽毛……」
鄭小瓊的這首詩,被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張清華評價道:「稱得上是對一個時代的整體俯瞰,非常富有概括力、悲劇性、精神深度與抒情力量。」並給予鄭小瓊「這位打工詩人的銳利,會讓多少自認為專業和富有技藝的詩人無地自容啊」的高度評價。
很難相信,這麼有力量的文字,竟出自一個打工妹。鄭小瓊早年輾轉於廣東的中山、深圳、東莞等地打工,是一名五金工廠的女工,每天重複機械的打孔工作。由於沒有暫住證,她還無數次被盤查罰款。
生活的重擔壓得她喘不過氣,只有下班後,趴在床上寫作的短暫時間,才能支持她在孤寂的異鄉堅持下去。

鄭小瓊在工廠工作時候的照片
可能是打工的經歷所賦予她的詩歌特殊的靈魂,她的文字中充滿了讓人揪心的力量,那是對世界不公的抗爭與蔑視。她的詩歌滿是對現實的批判,一陣見血。就像是詩歌界的貝多芬,面對命運的不公,沒有低下頭顱,而是與它抗爭!
《山花》《詩選刊》《星星》《天涯》《散文選刊》等報刊紛紛刊載她的作品,她也曾參加第三屆中國散文詩筆會、詩刊第二十一屆青春詩會。

她不僅出版了詩集,還有英、法、德、日等多個語種譯本。

成名後,東莞作家協會向她拋來橄欖枝,邀請她入會,每個月都給她穩定的酬勞。
鄭小瓊拒絕了,她選擇回到打工群體中,面臨生活的窘迫、面對大家的不解,她說:「寫這些東西,作為一個親歷者比作為一個旁觀者的感受會更真實,機器砸在自己的手中與砸在別人的手中感覺是不一樣的,自己在煤礦底層與作家們在井上想像是不一樣的,前者會更疼痛一點,感覺會深刻得多。」

現在這位 「打工詩人」將來到新加坡,參加新加坡國際移民節,並為新加坡眼粉絲帶來一場特別的見面會,交流「打工者與文學」的相關內容。鄭小瓊將借中國打工浪潮的背景,描述自己作為一個打工者的心路歷程,以及自己與詩歌的關係。同時,她還將在講座上分享自己未來的創作期許。現場的觀眾也有自由發言時間,與她對話。
座談會的主持人原非,自1998年起定居新加坡,新加坡國立大學計算機學士,法國INSEAD工商管理碩士,2017年金筆獎小說組第一名。發表作品包括詩歌,中篇短篇小說,童話。

錯過了上次張愛玲講座的朋友,這次就不要再錯過啦~
日期:12月14日,7.30pm
地址:Artroom@Homes65
Level 3, 65 Mohamed Sultan Rd, Singapore 239003
報名方式:微信xjpyaa(請註明:鄭小瓊講座報名)
電話 869815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