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對於新加坡的教育領域來說是一個充滿變化和挑戰的一年。從人工智慧到學前兒童管理不善,從大學發展到終身學習,從薪酬差距到技能招聘,我們回顧了這一年的五項重大發展,以及它們對新加坡教育的影響。

圖源:ST
01 人工智慧 (AI)
世界各地的教育系統必須應對的一項挑戰是 ChatGPT 等生成式人工智慧工具,這款智能聊天機器人由舊金山研究公司 OpenAI 開發,因其能夠在幾秒鐘內寫出論文並解決數學方程而成為頭條新聞。
在國際上,許多學校已經嚴厲打擊此類工具的使用,出於抄襲和作弊的擔憂,美國一些學區禁止在學校計算機和網絡上訪問 ChatGPT。
不過,新加坡採取了不同的立場,教育部長陳振聲表示,教育部將指導教師使用 ChatGPT 等人工智慧工具來加強學習。
他將 ChatGPT 在課堂上的潛在用途比作計算器為學生學習數學提供支持的方式,並指出人工智慧工具並不能取代學生首先掌握該學科基礎知識的需要。
為此,教育部將從 2024 年起在學校實施採用技術和人工智慧融入學生學習方式的路線圖。
隨著教育部於 9 月 20 日啟動的 2030 年教育科技總體規劃,學生將了解人工智慧的優勢和局限性,以及如何將其用於學習和工作。
為什麼它很重要?
隨著時間的推移,ChatGPT 等人工智慧驅動的工具可能會變得普遍,禁止它們的使用是行不通的。學生將越來越需要了解這些工具的使用方法,以便與他們一起工作並利用它們來發揮自己的優勢。
觀察人士表示,只要採取正確的方法,它可以成為學生強大的學習工具和教育工作者的教學工具。
通過頻繁的練習,學生可以很好地理解人工智慧的工作原理、它包含哪些類型的偏見,以及它如何被濫用和武器化。
02 學前兒童管理不善
一些學前班涉嫌虐待兒童的案件8月份在社交媒體上廣泛傳播,引發了公眾的憤怒。據稱,前幼兒教師林敏被目擊強迫孩子們喝水,並用書本擊打孩子的臀部, 八月她被指控根據《兒童和青少年法》虐待兒童。

圖源:ST
據稱,同一個 Kinderland 學前中心的另一名教育工作者使用不適當的方法限制她負責的一名三歲兒童的活動,將孩子的襯衫拉到椅背上,並用嬰兒椅上的帶子將他固定在椅子上。
對此,兒童早期發展機構(ECDA)表示,將審查其報告兒童管理不善案件的系統和流程,到 2023 年底,有抱負的和在職的學前教師還將獲得更清晰的兒童安全指南,詳細說明培訓中的不當行為。
到 2024 年 7 月,所有學前班和政府資助的早期干預中心都需要安裝閉路電視攝像機。 ECDA表示,此舉是其對幼兒部門安保措施定期審查的一部分,與事件無關。
為什麼重要?
這些案件讓學前班兒童的安全以及調查過程中涉及的協議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這些事件表明,學前班需要與家長進行開放的溝通,以建立信任和良好的關係。
新加坡兒童協會等一些團體也表示,每所學前班都必須制定兒童安全政策,這包括讓所有員工熟悉公認的行為準則、審查事件報告和舉報政策,以及為中心提供更新的風險評估和管理工具。
03 大學發展
新加坡大學繼續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選擇,值得關注的一所新機構是新加坡管理大學 (SMU) 創辦的綜合研究學院 (CIS),它於 2023 年 8 月迎來了第一批 101 名學生。

圖源:ST
CIS 學生可以將學位選擇推遲到第一學年結束,這讓他們有整整一年的時間來探索 SMU 提供的學科,然後再繼續專攻某些領域。學生可以創建一個結合不同學校模塊的專業,例如人工智慧和認知心理學,以構建下一代機器人。
他們還可以選擇專業軌道,這將使他們能夠密切接觸行業,或者選擇研究軌道,讓那些對研究、政府或政策制定職業感興趣的人。
新加坡科技設計大學 (SUTD) 推出了 42 新加坡、 與巴黎 42 所合作的免學費編程學校,該計劃不採用講座和教程,而是採用獨特的同伴學習方法,並在遊戲化環境中提供基於項目的學習,以培養行業所需的技術和軟技能。
學生必須通過幾個級別的核心和專業模塊,然後才能進行一兩次為期六個月的行業實習練習。
為什麼這很重要?
CIS 的成立是為了讓未來的畢業生能夠超越單一學科的界限,滿足未來工作的需求。
正如 CIS 院長 Elvin Lim 所說,在一個高度混亂的世界中,成為單一學科的專家就意味著在快速發展的行業周期中面臨過時的風險。

圖源:ST
SUTD 的 42 Singapore 試圖通過打破傳統的講座和輔導系統,轉向基於點對點學習的系統,徹底改革教育系統,採用創新的學習和教學技術。提供免費的學費培訓,所有人都可以參加。
首批190名學生來自各行各業,其中三分之一是全職工作,另有三分之一的人目前失業,參加該計劃以提高自己的技能,而其餘的人是學生、兼職工作或退休人員,大約一半的學生之前沒有編碼經驗,近一半沒有學位。
04 終身學習
陳振聲於 2023 年 3 月宣布,政府將提供更多大學名額,讓更多新加坡人有機會接受學位教育,但他並沒有稱之為「隊列參與率」的增加。
「隊列參與率」是指每年隊列中獲得教育部資助的學位課程的百分比,而是使用「終身隊列參與率(CPR)」一詞,並表示到2025年,這一比例將從目前的50%增加到60%。

圖源:ST
添加「終身」一詞是因為地方的增加將側重於使勞動力中的成年學習者能夠獲得大學升級途徑,這意味著他們不必在 A Level 或理工學院教育結束後立即入讀大學,相反,他們可以一邊工作一邊攻讀學位,或者在轉向新工作時去大學重新學習技能。
為什麼這很重要?
陳先生表示,在使用「終身學習」一詞時,政府向新加坡人發出了一個信號,即無需急於進行前期教育,因為會有更多補貼空間來支持晚年的升級。
這與鼓勵新加坡人終身學習的更廣泛努力相一致,以便他們能夠適應快速的技術和工作場所變化。
為了支持這一目標,自治大學正在尋找更好地滿足成人學習者需求的方法,其中許多人可能需要兼顧工作和學習,其中包括通過在線和面對面課程相結合的方式進行的項目,並提供可疊加到學位的微型證書。
05 縮小大學畢業生與非學位持有者之間的薪酬差距
2023 年初,副總理黃循財表示,可以採取更多措施來解決大學畢業生起薪與技術教育學院 (ITE) 和理工學院畢業生起薪之間的差距。
如今,大學畢業生的起薪中位數約為 ITE 畢業生的兩倍,約為理工學院畢業生的 1.5 倍。

圖源:ST
他發表這番言論之際,人們越來越認識到,新加坡需要更加重視從事「親力親為、用心工作」的個人,例如技術、服務和社區護理崗位的個人。
為了改善就業前景,政府將繼續擴大累進工資模式,以覆蓋更多工資較低的地區。今年二月,這個問題再次在國會提出,人力部長楊莉明表示,政府機構正在制定勤工儉學計劃等舉措,以縮小各院校畢業生之間的薪酬差距。
為什麼這很重要?
當不同院校畢業生之間的工資差距過大時,如果這意味著非學位持有者一生中職業發展的空間很小,那就令人擔憂。
如果不加以解決,這可能會導致人們感到不滿或認為制度不公平,從而可能對社會凝聚力產生影響。
另一個後果是工人技能與工作要求之間的不匹配,如果人們沒有進入他們接受過培訓的職業,或者感到有壓力去攻讀與他們的優勢或興趣不相符的大學學位。
當一個經濟體擁有具有不同特徵和技能的工人時,經濟就會蓬勃發展,觀察人士指出,有必要考慮對「好工作」進行更廣泛的定義。 僱主也需要重新考慮如何雇用候選人,並在合適的時候利用基於技能的招聘,而不是只看紙質證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