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人才輸出過多,導致就業競爭加劇,如今在國內,大型知名公司招人的條件都是以本科碩士為起點,有的甚至要求重點高校的本碩生,這種以學歷為主導的現象是許多在職人員選擇進修跳槽的主要原因。
那麼工作後,還想再提升學歷!
晚嗎?

我們就以新加坡這類已開發國家為案例分析:
1.年齡
年齡是問題嗎?
回到年齡的問題,通常已開發國家的求職簡歷表上不會要求你填出生年月日,甚至是面試時,僱主不應該、也不會主動問你的年齡。
(問年齡在很多已開發國家,包括英國、加拿大、澳洲其實是不合法的,涉及侵犯到隱私、discrimination etc…)

更何況看亞洲面孔,總是覺得我們比實際的年齡看起來還要年輕很多,有時你反而會希望自己看起來老成一點,在工作的場合、見客戶的時候說話才有份量(笑)!
所以小新君覺得你完全不需要擔心讀完碩士已經是「大齡」這個狀況。
2.關鍵
Soft skills才是你更應該關注的!
對留學生來說,在已開發國家求職,除了你的專業能力外,僱主比較在意的是你的soft skills。
(軟實力,是指人的品德、領導力、變革、誠實、正直、創新、團隊合作等方面的能力)

例如語言溝通能力和對當地文化的背景認知,這將直接影響你能不能融入工作環境,好不好相處等等。
中國學生通常專業能力都不輸人,而不占優勢的往往在溝通能力這關,很多時候是在求職面試時無法有效表達,甚至是投簡歷時就因為英語太差被刷下來。
與其擔心年齡問題,建議你在留學過程中,努力加強自我的軟實力(社交、人際脈絡拓展、英語溝通能力等等)。
(在找工作的環節中,很多關於自身專業能力和過去經歷,都需要經過口語來表達)
工作後,
如何規劃申請新加坡公立大學碩士?
對於申碩學生,要對比目前專業、工作與目標公立碩士專業的匹配度,快速精準定位專業範圍,再綜合考慮申請人的專業傾向、學生活動和實踐經歷,甚至職業測評結果,選擇合適的碩士專業。

『1. 學術方面』
針對目標專業,尋找機會旁聽(或是通過高校線上課程),進行或參與相關的學術研究、競賽,來提高專業領域的認識和積累;
根據專業的要求,準備語言等考試(IELTS、TOEFL、GMAT、GRE等),分數不理想也有較充足的時間再考。

『2. 實踐方面』
針對目標專業,可以尋求專業相關公司/職位的實習,來培養未來提升專業所需的綜合能力,同時提高對未來職業方向的認識。
經過以上精心準備,提交申請時,申請人已經具備了優秀的學業成績,充實的實踐經歷,相對完善的目標專業基礎知識架構和認知體系。
首先,選擇學校和專業更有針對性:
學歷背景不強的學生可以藉助工作經驗的優勢申請到更好的學校,提升競爭力。渴望自我突破的人能夠因為工作經驗而更清晰的定位自己的留學目標;
其次,有工作經驗者畢業後無論留在新加坡還是回國找工作,都更容易受到僱主的親睞:
無論什麼樣的僱主,都偏愛更資深和更專業化的人才。

工作人士在選擇出國留學前,應該首先清楚自身在職業領域所欠缺的知識及技能,明確學成之後的職業發展規劃,勿盲目選擇。與此同時,語言方面也應提前做好準備。
具有工作經驗後去新加坡留學的學生必須在出國前設定好明確的職業規劃和留學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