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是一個教育成績很高的國家,長期以來,一直採用死記硬背、長時間學習的填鴨式教學來讓學生通過考試。但是,隨著這個島國重新思考它的教育方法,變革正在醞釀之中。
討論、家庭作業和測試將取代打分和排名,成為收集小學生學習表現的首要方法。從2019年開始,小學一年級和二年級學生將取消考試製度。
高年級的中小學生也將在競爭不那麼激烈的環境中學習,每個科目的分數將四捨五入為整數,以降低對考試結果的重視程度。
新加坡教育部長王乙康(Ong Ye Kung)表示:「學習並非競爭。」新加坡教育部(MOE)正在計劃一系列變革,旨在阻止學生成績上的比較,鼓勵學生專注於個人學習上的發展。

新加坡教育部長 王乙康
為此,小學和中學的成績單將不再顯示學生在班級的排名情況,同時,科目平均分、班級平均分、總分數、最低分、最高分都將不存在。學校的公告中,不會顯示學生的期末成績是否及格,也不會有記錄。
新加坡新的教育方法與經合組織(OECD)國際學生評估項目(PISA)教育排名靠近的鄰國,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每隔三年,經合組織(OECD)會對15歲學生的閱讀、數學、科學能力進行測試,以評估全球範圍的教育系統。
新加坡在2016年國際學生評估項目(PISA)的2小時考試中,三門核心科目的平均分數為1655分,成為考試的模範。前四名由亞太教育體系(Asia Pacific education systems)占主導地位,香港、日本和澳門表現出色。

相比之下,英國排名第22位,美國排名第30位(1463分),均低於平均分1476分。
適應經濟變化的軟技能
將注意力從考試完美地轉移到培養更全面的個體上,對新加坡來說是一個重大的轉變。把學習成績放在一邊,新政策旨在培養學生的社會性發展。
智能觀註:社會性發展(Social Development),兒童在社會性方面的發展是20世紀80年代才出現,主要內涵是在個體畢生發展過程中,個體在與他人的關係中表現出來的觀念、情感、態度和行為等隨著年齡而發生的變化。是一個孩子學會與周圍其他人互動的過程,以此發展和感知自己的個性,獲得與他人交流和處理行動的技能。通常是指孩子如何發展友誼和其他關係,以及如何處理與同齡人的衝突。
新加坡在為學生準備了日益增長的服務行業工作能力的同時,課堂行為和實踐也正好符合當地工作環境的需求。
新加坡的一系列應用型學習計劃(ALP)將於2023年實施,以幫助學生促進個人發展並獲得現實世界的技能。這些課程能夠讓學生深入戲劇、體育等富有表現力的主題中,以及更多的熱門行業中,如計算機技術、機器人技術和電子學。

新加坡教育部已指派一個專業的官方指導團隊,對固有的觀念進行改變,並推動學生除在銀行、公務員和醫藥行業之外,謀求其他希望從事的職業。
在新加坡,這種教育理念與學生心態的磨合,可能比改變家長的觀點更容易。學生家長在壓力和嚴峻的競爭考試中長大,對變革的抵制可能是新加坡家庭教師行業的福音。
有一件事並未改變,那就是小學畢業證書。學生在十一二歲這個階段,要面臨緊張的小升初考試,這是傳統的通往高級公務員職業生涯的路徑之一。目前新加坡並沒有計劃去改變教育體系中的這一面。
職業前景
我們在工作中需要掌握的技能正在迅速變化。
世界經濟論壇的《2018年就業前景報告》顯示,從現在到2022年,員工的工作技能平均轉移42%。

以人為本或軟技能(soft skills),如批判性思維、領導力和複雜問題決策能力將變得越來越重要。該報告提出警示,為了跟上時代的步伐,我們都必須成為終身學習者——到2022年,員工需要101天的培訓或提升時間。
新加坡正在調整他們的教育系統以跟上這些變化。我們會看到未來誰將在職場中脫穎而出。
更多乾貨文章,請智能觀的公眾號:zhinengguanym,裡面很多方法論、乾貨與前沿思想等文章。在對話框回覆:編碼書,獲取兒童編碼相關書籍。有關前沿教育的問題,也歡迎與我們交流。
來源:weforum
作者:Johnny Wood
智能觀 編譯
—完—
聲明:
編譯文章旨在幫助讀者了解行業新思想、新觀點及新動態,為原作者觀點,不代表智能觀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