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科技「高能」來襲 潮流生活方式中心
既然是「購物」中心,那麼招商和入駐品牌情況也是不可迴避的焦點之一。
從商業運營角度來看,福南數碼生活廣場的開業入駐率達95%,190多個品牌圍繞六大主題展開——科技、藝術、娛樂、健身、時尚和品位,其中超過60%是新加坡本土品牌,超過30%是首進新加坡的品牌或概念店、旗艦店。不僅本地消費者可以盡興而歸,更能滿足熱衷於體驗、希望把新加坡特產帶回家的海外遊客的需求。
在商場4層引進聯辦獨角獸品牌「wework」,為中小型企業的孵化以及購物中心客流的「開源」都提供了雙重便利。

同時,福南數碼生活廣場的升級亮點之一還在於其科技的升級,為消費者提供了數字化服務的新體驗。
購物中心提供智能導引,刷臉就能推薦最適合客人的東西:項目中有約40個智能導引,顧客可以使用導航系統,找到去店面的最短路線,並可瀏覽和搜索最新商品。這些智能導引通過傳感器運行,還可以根據大數據分析得出的顧客喜好進行產品推薦。

到2019年底,顧客還可以期待機器人隨身代勞的免提購物和全天候的「點擊-收貨」直通服務......
其次,福南還有超棒的黑科技——智能停車預訂系統,消費者可以通過凱德星應用程式提前一天預訂,抵達後將被引導至預定好的車位。簡單來說就是不用自己找車位,直接刷手機,機器自動推薦最近的停車位。而且不用自己記住車位,系統自動幫你記在手機上,再也不用為了找不到車而影響「買買買」的好心情。

同時,福南還會為「自行車旅行樞紐」用戶通過凱德星提供淋浴間使用權限的等貼心服務……
除了購物中心,辦公樓也應用了諸多智慧科技。除了巨大的辦公空間,福南辦公樓還提供移動式數字平台、智能停車場與智能訪問系統,建築設計和物業管理中也大量使用科技,大大提高了生產力、安全性和能源效率。福南辦公樓已達到98%的預入駐率,其創意中心的位置和新加坡市政區中心的優勢,吸引了優質和多元化的辦公樓租戶的入駐。

經過改造後的福南數碼生活廣場是新加坡首個擁有對公眾開放的大型城市農場的購物中心;擁有新加坡首個購物中心裡的室內足球場和劇院;也是新加坡首個允許騎自行車穿過建築的商業項目,並輔以專用的自行車旅行樞紐……其實這個擁有著多項第一的「新」項目在購物中心業界裡算的上「飽經滄桑」了,而這個「老者」也用了3年的時間為我們講述了一個傳統IT行業更新換代的勵志故事。
從「小販市集」到「城市地標」 Funan的「前世今生」
福南的前身——福南數碼廣場曾是新加坡的數碼商城,以售賣各類前沿電子產品而備受年輕人青睞。2015年12月11日,凱德商用新加坡信託宣布,福南數碼生活廣場(Funan DigitaLife Mall)從2016年第三季開始將閉店三年進行煥新升級。
而在此之前,這個項目就擁有著濃重的「商業」色彩。
1977年,這裡叫Hock Lam Street,是新加坡小販聚集的地方之一。

1985-1997名叫Funan Centre,當時是普通的購物中心。

1997改名為Funan IT Mall,當時做了小型翻新。

2005年後才改名為Funan Degital Life Mall福南數碼生活廣場。

顧名思義,福南數碼生活廣場(Funan Digital Mall)是一個購買與電腦和科技有關的所有產品的地方。位於維多利亞街 (Victoria Street) 和橋北路 (North Bridge Road), 福南數碼生活廣場將其定位為亞洲領先的 IT 商場,來自四面八方的人們絡繹不絕地來到這裡漫遊於各個數碼專賣店。

這是 IT 技術人員的天堂,因為最新和最廣泛的數碼配件在這裡都有出售,從筆記本電腦和台式電腦到印表機和數碼照相機,應有盡有。該數碼商場最吸引人的地方之一就是物有所值,因為這裡的專賣店所出售的產品具有很強的價格競爭力。福南數碼生活廣場還提供免費無線上網服務,以及多家餐館和娛樂設施。
為了為充分利用區位優勢,其業主凱德集團決定讓福南數碼生活廣場在2016年第三季度閉店重建,並由國際頂級設計公司——伍茲貝格操刀設計。
改造後的福南數碼生活廣場面積8.25萬平米,包括三個主要部分:六層商業零售中心、兩幢六層辦公樓;和一個九層樓的共同生活服務公寓。其長租公寓部分由凱德集團的全資子公司雅詩閣(Ascott)旗下的新品牌lyf負責運營。lyf是面向熱愛社交、喜歡社區協作的千禧一代推出的品牌,管理著福南9層的279間公寓。


結語
作為國際商業地產存量改造的又一範本,新加坡福南數碼生活廣場充分利用其自身的地緣優勢聯通整座城市。

同時,從1985年凱德打造的Funan Centre到今天,30年間,福南在不斷刷新消費體驗,也詮釋了經典項目強大的生命力。
打破傳統數碼城死板的模式,注入了新的元素,消費者在購物的同時享受無可取代的新體驗,凱德集團憑藉自身強大的數字優勢賦能商業發展,實現場景、品牌的「高能」升級,福南數碼生活廣場的改造模型也為國內商業地產行業的存量更新提供了新的靈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