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那天我一殺到牛車水,就吱吱冒油的吃著「了凡油雞飯」。

了凡油雞
雞肉、皮嫩滑,醬料咸香。對於不過十幾分鐘的排隊等待,大大被滿足了。

了凡油雞
而號稱最便宜米其林一星的這隻雞,如果放在前一日一樣網紅、卻讓我吃的懷疑人生的「天天海南雞飯」一起,我的內心是得到撫慰的。

天天海南雞飯(我跟娘謙讓著吃完了一份)
這隻網紅海南雞味道寡淡,除了嫩,乏善可陳。振鼎雞的level。可惜只有辣椒醬提味,好想有個振鼎雞的醬油增味。因為去的早,無人排隊,我還一度懷疑吃錯了。不甘心的返回去又看了眼:的確隊伍不短。
網紅這件事,只有親測才知道。
這時,坐在鄰桌的大叔看著我吃的陶醉,淡淡的問:你覺得好吃嗎?
「好吃啊。」
「我只吃老王雞飯。」
網紅之外,才是我的興趣所在。
看大叔這麼堅定,那就去找來吃吧。但是,不得不感嘆,牛車水大廈的攤實在太多。轉了一圈,我能做到的只是回到大叔坐的位置,讓他給我指路。
熱心大叔索性把他愛的攤,全帶我逛了個遍。
於是,在這一天和第二天,我吃了以下這些。且叫他「本地大叔吃在牛車水名錄」。
名錄一:禧街炒粿條

禧街炒粿條
大叔說很好吃,正宗的炒粿條。
我能吃到新鮮的小蛤,粿條軟滑。
但是醬料與我,重口了點。
名錄二:安珍 娘惹小食

娘惹小食 名錄二:安珍 娘惹小食

安珍薄餅
大叔特別推薦了這個薄餅,說裡面的食材都是本地特色。其中有一種是中國沒有的食材。我只吃出了花生碎、生菜、甜味的醬菜。皮子類似我們的春卷皮。餡料溫熱,非常好吃。就是有點偏甜。
名錄三:大叔最愛——老王雞飯

老王雞飯
有雞肉的香氣。雞肉本身就有淡淡的醬料鹹味,不用蘸料足夠滿足。
入口滑嫩,停不下來。吃完再來一份。
雖然我認真的誇大叔,真的比天天好吃。大叔一點不傲嬌,只是說人家有外國人發的牌子。配雞的那碗湯有中藥的苦,不知道是什麼料。
溫馨提示:安珍跟老王是緊挨在一起的。

安珍 與 老王雞飯
名錄四:五十年代 咖啡

五十年代咖啡
大叔說,這家是本地人最愛的咖啡。難怪長長的隊伍一點沒有縮短的意思。
這家用的是煉乳,所以咖啡很香滑,濃郁。不是愛拍拍拍的人,沒有咖啡照。
忍不住對比網紅:Toast Box的咖啡是鮮奶沖的。亞坤的更像是速溶咖啡。這幾家的咖啡口感,由高到低遞減。
名錄五:Chendol

Chendol
大叔說這是非常傳統的甜品。馬來西亞、新加坡還爭過他的歸屬。我看著類似我們的刨冰。應該就是口味、配料的不同。吃飽了沒試。
不在名錄內的番外:一一糖水
特別找了網上推薦的二姑糖水,買了杏仁茶。除了杏仁味,水水的湯里,明顯有顆粒感,照片也懶得拍。隨便逛逛看到一家叫「一一糖水」的。牌子上除了周二休息。每天都有兩款特飲。還是我看不懂的名字。可惜今天的特飲都賣完了。攤主帥哥讓我選常規款。可以做雙拼。我貪心的想4款全試。他第一次做了4拼。

四拼糖水
四層從中間開始吃,不會混:核桃、芝麻糊、杏仁糊、花生糊。
每款都味道濃郁、滑爽。
題外知識點:「巴剎」
住在新加坡多年的朋友告訴我,他們家基本不做飯,填飽肚子就選「巴剎」,價廉味美。而走在新加坡街頭,路人給你的吃食建議,也大多是附近的「巴剎」。
「巴剎」類似於國內的菜市場,生熟食品、水果,甚至家用小物件都在這裡找到。新加坡政府在居住聚集的片區、特別是組屋區,都會配置「巴剎」。而與國內菜市場最大的區別,就是這些小飯食攤了。那些幾十年的老味道,才是濃濃的新加坡市井味。
看到文末有彩蛋
重要提示:牛車水大廈19年3月關門整修,預計3個月完工。(賣雞的老王認真告訴我的)
牛車水的用餐環境的確簡陋了點。小鳥們只要用餐的人一走開,就會上來分食。
期待3個月的改造後。

牛車水隨手拍

牛車水隨手拍

牛車水的鳥兒們
寫完好餓啊,我健康的關上電腦,出門去開拓新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