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不舒服却不肯就医该不该罚款? 非常时期最考验公民素质

2021年05月22日   •   1万次阅读

日前有一名读者突发奇想,向《海峡时报》投书一篇题为《那些忽视症状,后来确诊冠病的人应被罚款》的信函,建议我国政府敢敢给这些铁齿的人罚款,否则他们不会怕。(示意图)

作者 郑智浩

以为漫长的抗疫之路渐入佳境,能早日回归以往正常的生活,告别这场疫战;但谁也没料到,近一年半与冠病病毒展开的搏斗,似乎又再次回到原点。

全球出现了多种冠病变种毒株,管控再严密也无法阻挡冠病偷偷潜入。世界上有名的防疫模范生这些日子都拉响疫情警钟,狡猾的瘟疫似乎再度加大攻势。

在这段非常时期,最考验的就是老百姓的公民素质。

如果出现症状请马上看医生,不要“等等看”,也不要“自己医”!

传染病专家提醒说,民众若出现咳嗽、喉咙痛或者是流鼻水等症状,最好立即去求诊。这些症状很可能就是冠状病毒感染的症兆。(联合早报)

这话可不假。

新加坡在做足层层筛查检测之余,每天依然新增不少无关联病例及感染群。显而易见地,你我身边仍有部分染疫者未能及时找到,也未能立即隔离避免传播。

有症状又不及时求医,等同变相帮助冠病传播。

曾到访裕廊东JEM购物中心、西城(Westgate)和白沙坊(White Sands)的公众可进行免费检测,当中位于裕廊东前树群中学的检测中心,今早(20日)近百名公众排起长龙。(新明日报)

偏偏还有人不管不顾,认为伤风感冒是小事,非要拖到病情严重才肯去看医生。

近日有好些确诊案例就是这样:生病了坚持上班,甚至到公共场所溜达,最终引爆感染群。

日前有一名读者突发奇想,向《海峡时报》投书一篇题为《那些忽视症状,后来确诊冠病的人应被罚款》的信函,建议我国政府敢敢给这些铁齿的人罚款,否则他们不会怕。

2021年5月18日读者来函:《那些忽视症状,后来确诊冠病的人应被罚款》。(海峡时报)

文章开篇谴责这是个“自私行为”,说这些四处传播病毒的举动如同“携带隐形的武器”,并直指未及时求诊的病人的行为是在“犯罪”(crimimal)。

作者的重点在最后一段话:

“在公共场合没佩戴口罩,我们现在会被罚款;那么这些选择不看医生,携带冠病病毒到处趴趴走的人,也同样应该被罚款。”

可政府一声重罚,就能起到阻吓、警惕,或是威慑人心的作用吗?

(联合早报)

放在现实世界,未必能百分百奏效,尤其是在抗疫期间。

诚然,新加坡是个以严厉法律和守法自律而自豪的国度;重罚之下,老百姓怕惹上麻烦荷包破洞,自然会自动自发做好本分。

但别忘了,过度责罚也可能催生更多社会问题。

会不会有人几天后才察觉身体不妙,担心巨额罚款而“忍下来”不求诊,进而降低检测意愿?

会不会有人为了逃避罚则而撒谎,随意捏造症状出现时间及到访地点?

会不会有人先天呼吸道过敏,仅因为常见流鼻涕的现象,而搞得自己神经兮兮?

相信届时还会出现有更多的“会不会”。

当务之急,是尽快让有接触史的民众检测冠病,并加强防疫宣导,鼓励大家肩负起社会责任,速速斩断病毒在社区传播的可能性。

(联合早报)

新加坡总理夫人何晶(20日)对此颇有同感,在面簿撰写长文,苦口婆心劝导国人在接下来“关键的三个星期”,做好“三件事”。贴文重点摘录如下:

发烧、喉咙痛、咳嗽、失去嗅觉或味觉,应尽早看医生,不要等了。

若家人出现病症,全家都应该自觉戴上口罩,不要一起共食,尽快检测。

如果家人执意不去看医生,就应该不断地唠叨(nag),或直接拖拽(drag)TA去看医生。

何晶总结说道: “越快阻断家庭成员之间的隐性传播,就能越快恢复正常生活。越快向医生求诊,早日获得医疗照顾,就能大大降低染疫风险,保障我们和家人。”

“不要等了,快去!(Don’t wait. Go!)”

无论如何,相信国人都不期望走到“凡事都要用罚款了事”的那个地步,因为那并非最好的解决之道。

自动自发,为自己也为他人着想的公民素质,才是大家应该追求的。看看人家台湾,他们能做到,我们难道就做不到?

“从中产到破产,只隔着一个新加坡?”——新移民中产家庭生存实录曝光!
2025年07月01日   •   2万次阅读
在新加坡如果接到+65或者8开头的电话要注意了
2025年06月28日   •   2万次阅读
刚刚,新加坡人又能再领300新币补贴!
2025年07月02日   •   2万次阅读
新加坡人等了十年!5分钟出国,中国制造
2025年07月02日   •   2万次阅读
“新加坡毫无个性,冷漠!旅游后大失所望”
2025年06月29日   •   2万次阅读
83岁蔡澜安葬新加坡!来看看他笔下的海南鸡饭和咖喱鱼头
2025年06月30日   •   1万次阅读
看看七年内,新加坡地铁是否通到你家门口?
2025年06月29日   •   1万次阅读
新加坡电信公司狂推“无国界”数据配套!不用激活e
2025年06月30日   •   1万次阅读
他,毕业于清华、北大、牛津、南洋理工!却在新加坡送外卖!现已回国,加入了美团
2025年06月26日   •   1万次阅读
撕掉"最贵"标签!新加坡的平价生存法则
2025年06月28日   •   1万次阅读
新柔地铁要来了!中马跨境火车正式进入退役倒计时
2025年06月30日   •   1万次阅读
你真的适合在新加坡生活吗?答案可能出乎意料
2025年07月01日   •   9576次阅读
新加坡5大数字银行!存款消费更划算~
2025年06月28日   •   9576次阅读
看惯了珍珠坊熟悉的黄绿色外墙 你喜欢它红艳艳的新装吗?
2025年07月01日   •   9576次阅读
前夫抢人!她从杭州追到新加坡,只为夺回6岁的孩子......
2025年06月29日   •   9405次阅读
新加坡华人正在消失?为啥70%华人选印度人做官,文化舆论成推手
2025年06月30日   •   8208次阅读
新币兑人民币又新高!中国超过日本,成为新加坡人首选出国目的地!
2025年07月02日   •   7695次阅读
全网最全对比!新加坡公民 & PR政府福利差异,一篇看懂值百万
2025年06月26日   •   5985次阅读
李光耀的遗憾: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是如何分开的?
2025年07月01日   •   5301次阅读
新加坡银行转账手续费大科普
2025年06月30日   •   4788次阅读
榜鹅海岸巴士转换站启用,旧站即将翻新,增风扇长椅
2025年07月01日   •   4104次阅读
蔡澜助理回应遗产分配:少去八卦别人隐私!新加坡财富传承的三重密码
2025年07月01日   •   3762次阅读
蔡澜走了,但他藏在云吞面里“活过”的答案,还在人间冒着热气
2025年06月29日   •   3591次阅读
从清北到牛津再到南洋理工博士,在新加坡送外卖的背后真相
2025年07月02日   •   3591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