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近7億人口的東南亞(越南、寮國、柬埔寨、泰國、緬甸、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汶萊、菲律賓、東帝汶),是世界經濟發展最具活力的區域之一,去年GDP總量約為3.97萬億美元,同比增長4.6%。
下面根據《財富》發布的2025年東南亞500強,簡單了解一下當地企業的發展情況。今年榜單入圍門檻為3.494億美元;上榜企業總收入達到1.82萬億美元,較上年的1.79萬億美元增長了1.7%。

從行業分布來看,能源(包括採礦、發電、輸電等領域)處於主導地位,占據接近三分之一總收入。金融業為第二大產業,在盈利TOP20榜單中,銀行及金融機構占據13席。
從國家分布來看,作為世界第四人口大國、東南亞第一大經濟體,印尼入選企業數量最多,達到109家(-1);緊隨其後的是泰國100家(-7)、馬來西亞92家(+3)、新加坡81家(-3),越南76家(+6)、菲律賓40家(+2)、柬埔寨2家(不變)。
如果按照總營收來衡量,面積最小的新加坡傲視群雄。去年,總部位於新加坡的公司創造了6,371億美元的營收,占比超過1/3,前十名占據半壁江山,前二十名占據9席。其次是泰國(3,526億美元)、印尼(3,218億美元)、馬來西亞(2,016億美元)、越南(1,610億美元)、菲律賓(1,413億美元)、柬埔寨(14億美元)。

榜單TOP20貢獻了近半營收(8360億美元),排名第11-20位的依次是越南國家石油公司(Petrovietnam)、大華銀行(United Overseas Bank)、華僑銀行(Oversea-Chinese Banking)、印度尼西亞人民銀行(Bank Rakyat Indonesia)、冬海集團 (Sea Group)、卜蜂食品(Charoen Pokphand Foods)、Bangchak、因多拉瑪風險投資公司(Indorama Ventures)、馬來亞銀行(Maybank)、新加坡航空(Singapore Airlines)。
冬海集團是東南亞最大的科技企業,總部位於新加坡,旗下擁有三大業務板塊:電商平台Shopee、在線遊戲平台Garena、數碼金融服務網絡SeaMoney。去年營收達到168.20億美元,同比增長28.8%;凈利潤4.443億美元,同比大漲173.1%。這也是榜單前100名中僅有的一家科技公司。東南亞第二大科技企業是網約車平台Grab,排在第128位,相比去年提升超過20位。

進一步來看,TOP10企業總營收達到6600億美元。印尼國家電力公司(Perusahaan Listrik Negara)、星展集團(DBS Group Holdings)、CP All、生力集團(San Miguel)、偉創力(Flex)分列6-10位。
其中,星展集團以84.485億美元的凈利潤成為東南亞500強最賺錢的企業,緊隨其後的是華僑銀行(OCBC)和大華銀行(UOB),新加坡三大銀行包攬前三。公開資料顯示:星展集團前身為新加坡發展銀行,成立於1968年,是東南亞最大的銀行及亞洲第三大私人銀行,業務遍及19個市場。1993年進入中國市場,目前在內地設有12家分行、22家支行,覆蓋北上廣深等主要城市,總部設於上海陸家嘴金融中心。

前五名總營收達到5160億美元,占500強企業總收入的28%。均經營大宗商品業務,分別為金屬行業的托克集團(Trafigura)、石油行業的泰國國家石油公司(PTT)和印尼國家石油公司(Pertamina),農產品行業的豐益國際(Wilmar International)和奧蘭集團(Olam Group)。這也反映出隨著東南亞在供應鏈重構和產業轉移浪潮中扮演的關鍵角色。
總部位於新加坡的托克集團蟬聯第一,2024年收入達到2432.018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7萬億元),是榜單中唯一一家營收突破千億美元大關的企業。作為全球石油、天然氣、金屬和大宗商品交易領域龍頭,與嘉能可(Glencore)、維多(Vitol)並稱為「三巨頭」。1993年成立於瑞士日內瓦,2012年將總部遷至新加坡,業務遍布150多個國家和地區,擁有50多家分公司、超過13,000名員工。
去年,托克集團銅交易量達到850萬噸,占全球海運貿易量的15%。集團在智利、剛果(金)、尚比亞布局有銅礦項目,今年6月與加拿大礦企Euro Sun Mining簽署一份高達2億美元的銅精礦預付款融資協議,用於推進位於羅馬尼亞Rovina Valley的金銅礦項目(歐洲第二大銅金礦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