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矽谷投資人張璐,21歲開始創業,23歲成為百萬富婆,27歲成為首位入選福布斯美國精英榜的華人。她創立的風險投資基金Fusion Fund,管理著近5億美元資本,投資項目超過100個。
美國矽谷投資人張璐創立的Fusion Fund,目前管理著近5億美元資本。
她覺得,自己是運氣的忠實支持者,但也相信好運是能創造出來的。(龍國雄攝)
在一些人眼裡,張璐是幸運的。然而對她來說,她的運氣不僅是上天眷顧,還有著憑藉個人努力所創造的「好運」。
張璐才不過35歲,已是美國矽谷最受矚目的新銳投資人。她21歲開始創業,首家創立醫療設備公司兩年多後就被收購併成功退出,賺了她的第一桶金。
她當選過世界經濟論壇「全球青年領袖」、矽谷商業周刊的矽谷影響力女性、也入選過「財富」雜誌最具影響力商業女性。她還在2017年被選為福布斯美國版30位30歲以下精英榜單的VC行業主題人物,是首位獲得此殊榮的華人。
她是史丹福大學客座講師,同時擔任奇點大學(Singularity University)的創新導師。後者是由谷歌與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合辦,號稱是「全球最聰明大學」。
如今,由她在2015年創立Fusion Fund,管理著近5億美元資本,投資項目超過100個,包括Lyft、MissionBio、Mojo Vision,Grubmarket和Otter.ai等,其中不乏獨角獸公司和成功上市公司。
在一些人眼裡,張璐或許是幸運的,所投資的公司都能「點鐵成金」,一躍成為市值千億元的企業。
然而,對張璐而言,她的運氣不僅是上天眷顧,還有著憑藉個人努力所創造的「好運」。
幸運的背後:大量市場調查與分析
張璐長發披肩、眉清目秀,是氣質吸睛的女投資人。(龍國雄攝)
採訪她當天,張璐剛搭了10多個小時飛機從矽谷到新加坡參加米爾肯研究所(Milken Institute)亞洲峰會,一天的會議、媒體採訪和分享會從早排到晚,直到晚上11時回到酒店。
跟著,她又開啟另一輪工作處理時間,回復電郵以及跟美國團隊進行視頻會議,到了凌晨兩三時才睡覺。第二天,她早上7時起床,又繼續著同樣滿滿的行程活動。
在接受《聯合早報》專訪時,問及她在美國也是如此忙碌嗎?她帶著一絲苦笑地說:「一樣,甚至更忙。」
張璐出生於中國內蒙古,20歲到史丹福大學材料與工程學院深造,21歲就創立了她的第一家公司,聚焦糖尿病早期診斷技術。這家公司成立兩年多就被一家企業高價收購,讓張璐賺了第一桶金。
首次創業獲得成功,張璐轉型進入投資界。她的個人早期投資成績斐然,所投資的13家公司中,有四家成功上市,五家被高價收購。
張璐說,許多人好奇為什麼她總是這麼幸運,所投的公司大多取得成功。其實,她「幸運」背後是超出常人的努力和拼搏,有大量的市場分析、盡職調查、會議討論和行業知識學習等。
她說:「我是運氣的忠實支持者,相信人生許多事都需要一點運氣,但我也相信好運是能創造出來的。只要你有明確的遠大目標,超出常人努力工作,犧牲掉個人時間去做更多有意義的事,更重要的是選擇在對的時間、地點與對的人為伍,幸運機率就會拉高很多。
「換句話說,如果你越努力,做對的選擇,你就會越幸運。」
了解亞洲投資與科技趨勢
新加坡是最佳地點
與張璐進行採訪,首先的印象就是她語速飛快,讓人感受到她的高張力與敏捷思路。
她長發披肩、眉清目秀,氣質如韓星一樣吸睛。
張璐經常應邀到新加坡出席各類活動。今年10月,張璐(左三)作為卡地亞青年領袖獎的評審董事,到新加坡國家美術館出席頒獎活動。(卡地亞提供)
她辦事效率還很高。採訪地點在香格里拉酒店的香宮中餐館,她一面做採訪,一邊享用自己一直很想品嘗的美食。等著司機到來時,她趁著幾分鐘空檔逛了酒店的快閃店,買了限量F1賽車帽子給朋友當禮物。
張璐在新加坡暫時沒有投資項目,但她對於新加坡並不陌生,因為她常應邀到新加坡國立大學和南洋理工大學參與討論會,與講師和學生分享她的創業心得。
她跟新加坡重量級投資機構也有聯繫,受邀參加過它們的閉門分享會,與機構投資團隊暢談矽谷當前創投和科技趨勢。
她還是珠寶與腕錶品牌卡地亞(Cartier)青年領袖獎(Young Leaders Award)的評審董事,不久前剛到新加坡國家美術館出席頒獎活動。
目前,張璐的投資重點仍在北美,但她所看中的都是擁有全球化思維的創業者。新加坡作為主要科技創新中心,彙集世界各地投資和科技人才,讓她有機會接觸更多人、探索和學習。
她說:「新加坡的資本、人才,以及完善制度,使它的影響力能輻射整個亞洲。它或許不是最大市場,卻是了解亞洲最新投資和科技發展趨勢的最佳目的地。」
時間是金錢,對張璐尤其如此。但她認為,搭10多小時飛機到新加坡參加會議活動,建立聯繫網絡,依然是很值得的一項「投資」。
人工智慧剛開啟序章
未進入華彩高潮
新加坡正積極朝往人工智慧領域發展,而張璐很早就對準這一領域進行投資,是這領域的創投先行者之一。
例如,她投資的Subtle Medical,將生成式人工智慧應用於醫療影像,是醫療影像領域的首家生成式人工智慧平台,入選CB Insights生成式人工智慧全球50強榜單。
她另一項投資的人工智慧驅動音頻轉錄公司Otter.ai,目前廣泛被各大機構和傳媒界使用,占據該細分賽道的首位。
談到她對人工智慧領域的興趣,張璐指出,她的風投基金投資起初是以醫療和精深科技(deep tech)為主,但很快地她就發現醫療領域未來會走向個性化和數碼化治療,即根據患者的基因組定製治療方案和藥方等。想實現這些結果,她必須要整合人工智慧。
張璐開始投資人工智慧領域時,它仍處於開荒期。現在,人工智慧已是最炙手可熱的投資熱區,有谷歌、微軟、Meta和英偉達等科技巨頭,以及OpenAI和Anthropic等大語言模型相互競爭。這種亂局引發了市場擔心人工智慧賽道競爭激烈,可能已趨向泡沫化。
對此,張璐認為人工智慧趨勢是毋庸置疑,且影響力可能是網際網路時代的十倍多。「我不覺得人工智慧投資出現了泡沫化。事實上,這領域發展猶如歌劇詠嘆調般,才剛步入序章,還未進入華彩的高潮部分。」
她認為,人工智慧接下來發展並不只是應用,更在於賦能。
對太空科技投資感興趣
曾夢想打造宇宙電梯
「李飛飛教授(史丹福大學首位紅杉講席教授,被譽為人工智慧教母)曾說過:『人工智慧替代掉的不是工作(Jobs),而是任務(Task)。』雖然人工智慧趨勢很大,但它並非一切。我們不應將它視為威脅,應把它看作一個機會。」
張璐覺得,人工智慧將讓下一代人的提問能力變得至關重要。「會問問題的能力下來會變得更重要,優秀學生不單能通過人工智慧找到標準答案,還能舉一反三,找到更多創新方案。」
除了人工智慧,張璐的Fusion Fund另一個關注點是對太空科技領域的布局投資。這個領域隨著馬斯克(Elon Mask)的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完成了人類首次商業太空行走任務,近來已吸引許多投資。
基於商業與政治敏感性,張璐對此不欲置評。不過她坦言,材料學出身的她,對商業航天和太空材料領域一直有濃厚興趣,小時候曾有打造「宇宙電梯」夢想。
她指出,SpaceX的火箭發射技術,嚴格來說不是創新。不過它卻在原來的太空科技基礎上做了優化,降低了火箭發射的成本,對整個太空行業帶來深遠影響。
作為創業家,張璐認為一家公司成功與否,公司創始人的領導能力很重要,必須有卓越洞察力和清晰願景。
「比如馬斯克,他擁有巨大夢想。打從第一天創業,他就有一個明確願景和長期目標,並會領導團隊一以貫之朝這個目標前景前進。更重要的是,他可以創造追隨者和創新領導人。」
她認為,馬斯克或許並不是傳統意義的上市公司總裁,許多舉動甚至看來離經叛道。但是在追夢這一點上,他絕對是一個有著巨大創業精神的大夢想家。
創業和投資為創造財富
更為改變世界
張璐來到史丹福大學後,被大學附近的矽谷創新氛圍感染,最終選擇創業投資的事業道路。圖為她與大學教授辛克萊(Robert Sinclair)的合照。(受訪者提供)
張璐把創業者視為夢想家,而她的成長與創業心路歷程,也是一次次夢想的映照。
她出生於內蒙古,父親是一名企業家。六歲起,她就常隨著父親到中國各城市,這使得她較同齡小孩有更豐富閱歷,自我意識較強。
她母親是一名畫家。得益於母親的遺傳,張璐從小具有藝術天賦。
張璐說,她小時候也喜歡文學和歷史。上了高中,她更積極探索各方面的興趣。
她組過搖滾樂隊、是樂隊鍵盤手,喜歡Beyond樂隊。她辦過文學雜誌《稻草人》,組織過許多公益活動。她也是學生會主席。
課業成績方面,張璐也沒有忽略。2006年考入天津大學,獲得天津大學十佳傑出青年第一名,並於四年後遠赴史丹福攻讀材料科學碩士。
來到史丹福大學後,張璐被矽谷的創新氛圍感染,清楚知道自己的志向不在學術研究。在取得碩士學位後,她放棄繼續攻讀博士學位,選擇了創業投資的事業道路,開啟人生新篇章。
創業是一種人生狀態
創業初期並不是一帆風順,張璐表示,她當時處處碰壁。
張璐認為,矽谷環境雖然充滿競爭、極端辛苦忙碌,但當她看到所投資公司對世界產生積極影響,她就覺得自己做的是具有意義、值得她去做的事情。(受訪者提供)
在矽谷闖蕩14年,張璐覺得這環境雖然充滿競爭、極端辛苦忙碌,她卻樂於選擇現在的生活。她說:「創業是一種人生狀態,是一種選擇。它沒有一帆風順的,過程總是很艱難,仿佛像經歷涅槃一樣。
「但真正創業家,會抱著樂觀態度和理想主義看待世界。而我相信,創業和投資的目的是想改變世界的同時創造財富,最重要的還是改變世界。所以儘管我每天生活狀態猶如打雞血般,工作很累很辛苦,當我看到所投資公司對世界產生積極影響,我還是覺得這是一件非常有意義、值得我去做的事情。」
成功非僥倖,創業道路沒有捷徑,張璐不怕失敗、不易言棄,以非凡毅力與理想堅持,為自己寫下閃耀人生。所以,還覺得她只是幸運嗎?
文:周文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