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據新加坡第三次氣候變化研究,在碳排放最糟糕的情況下,一年可能有多達351天的最高氣溫會超過35攝氏度。(取自早報網)
(新加坡訊)全球暖化可能影響旅客體驗甚至旅遊收益,但受訪學者認為,炎熱天氣對新加坡旅遊業的影響目前尚不明顯,確切影響仍待進一步研究。
據新加坡氣象署統計,當地上半年的月均氣溫每月持續上升,從1月的26.5攝氏度攀升至6月的29.3攝氏度。
《聯合早報》報道,根據新加坡第三次氣候變化研究,在碳排放最糟糕的情況下,一年可能有多達351天的最高氣溫會超過35攝氏度;即使能實現凈零排放,全年平均也有41天會超過35攝氏度,明顯高於以往的21.4天。
學者:獅城城市規劃與綠化覆蓋面能高效降溫
義安理工學院旅遊與度假勝地管理課程主任羅永平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說,高溫和潮濕的天氣可能讓旅客感到疲勞不適,旅遊體驗大打折扣。
「話雖如此,來自歐洲等溫帶地區的旅客仍喜歡到熱帶目的地,可以讓他們暫時避開極端寒冷天氣,尤其今年的冷鋒、暴風雪等酷寒事件料會激增,相信更會如此。」
羅永平說,新加坡雖是熱帶國家,但未出現超過40攝氏度的極端氣溫。較不耐熱的旅客可選擇到有冷氣的室內景點,一些戶外景點也有風扇和樹蔭等降溫設施。
新加坡國立大學楊潞齡醫學院人體御熱研究中心主任李家煒副教授說,酷熱的天氣或許會讓一些旅客放棄到新加坡遊玩,或縮短逗留時間;但總會有另一些人為了新加坡的溫暖天氣直奔而來。
他指出,旅客往往希望充分利用時間,即使來到較熱的國家,也可能維持在涼爽國家旅遊的節奏,甚至加快節奏。「獅城天氣炎熱潮濕,熱量損失梯度較小,人體積聚熱量的速度更快,中暑的風險也更大。」
但李家煒認為,新加坡通過高效的城市規劃和大面積的綠化和樹蔭,已能有效地緩解熱帶氣溫。

新加坡上半年的月均氣溫每月持續上升。(取自早報網) 氣溫雖攀升 旅遊收益仍持續創新高
李家煒目前正在領導一項研究,為不適應高溫的成年人群體制定一套針對性的高溫相關健康建議,這套建議相信也適用於來新加坡遊玩的旅客。
在羅永平看來,炎熱且潮濕的氣候是無法改變的現實,但新加坡積極為旅客創造良好的旅遊體驗:「整體來看,炎熱天氣不太可能成為旅客選擇不來新加坡的阻力。」
新加坡去年的旅遊業收益總計298億元(新幣,下同;988億8600萬令吉),寫下新高;訪客量增加21%,達1650萬人次。今年的訪旅客預計介於1700萬人次至1850萬人次,旅遊收益則介於290億元至305億元。
李家煒說,不少研究都一再確認,極端高溫會導致生產力下跌、醫療成本增加,體力活動水平下降。但高溫對旅遊經濟的影響究竟有多大,則尚屬於較新興的研究領域。
「目前關於高溫如何影響獅城旅遊收益的直接定量數據還很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