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花园城市赏析

2019年05月06日   •   1万次阅读

在花园城市新加坡,镜头之下皆是景。道路两旁的树木苍翠挺拔,楼房的侧墙上爬满了青藤和绿叶。天桥下、栏杆边、房屋屋顶、建筑围墙上,一切可能生长植物的角落,都密布著大片或粉或红或黄的鲜花。

地面绿化消灭“黄土朝天”

1963年,时任总理李光耀开展新加坡首次大规模植树活动,力图迅速增加绿地面积。“要吸引外商投资新加坡,就必须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那时候有空地就种上树木和草皮,绝不能有‘黄土朝天’的景象。”国家公园局园林发展署署长杨明忠对记者介绍说。尽管国土面积狭小,新加坡政府仍坚持保留10%的土地用来建造公园和自然保护区。20年后,这个昔日脏乱落后的南洋小岛处处有浓阴,鲜花开遍野。新加坡远程图像、遥感和处理研究中心提供的卫星图显示,1986年,新加坡只有主要的几块区域被代表建筑物的黄色和代表植被的绿色所覆蓋,而在2007年,新加坡几乎遍布绿色和黄色。

垂直绿化打造“空中花园”

“进入21世纪,我们开始觉得只是‘花园城市’还不够,我们要成为‘花园中的城市’。希望每一位居民在走出电梯或者推开房门时,在每天去公共汽车站、便利店的路上,都感觉身在花园之中。”从1988年起就开始从事园林工作的杨明忠,谈起新加坡的园林建设,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只是地面绿化远远不够,新加坡政府努力建设“空中花园”,推广垂直绿化。国家公园局城市生态研究中心研究垂直绿化科技,国家植物园的研究部门研究适合植物的生态环境。国家公园局与市区重建局合作,以税收折扣等优惠的刺激政策,鼓励开发商和建设商在大厦的垂直面积上种植密集的绿色植物。据了解,目前,有绿化面积的建筑已经有10多公顷,其中大多为私人建筑。开发商也把“毗邻即将新建的花园”作为房地产项目的宣传亮点。

国家公园局还设立了“花园城市基金”,该基金主要用于公园建设或垂直绿化项目,资金主要来源于开发商、非政府机构以及个人赞助等。杨明忠坦言,有开发商的积极参与,资金并不是困难。但原有的一些旧式建筑在结构上并不适合垂直绿化和“空中花园”,工程和架构方面还有进一步加强的空间。

国家公园局前身是国家发展部公共工程局下属的园林署,现在已经成为公共工程局的平级单位。新加坡国家发展部政府国会委员会委员杨木光介绍说,新加坡一年无四季,曾经只追求有荫有绿,现在为了追求生态多样性,从温带引进了更多种类的花卉和禽鸟。

新加坡目前有3900多种树种、295种蝴蝶、117种蜻蜓,每年有360多种鸟飞来新加坡。国家公园局还刻意引进了能吸引鸟、蝴蝶和蜻蜓的树种以及各种颜色的蝴蝶和鸟类。“新加坡目前的生物多样化程度和自然保护区相差不大,而且自然保护区就设在新加坡的中心位置。”

居民参与共建“社区花园”

“锦簇社区”是国家公园局2005年推出的一项社区园艺计划。居民可以自己购买树苗和花种,在公共住宅区、学校、医院的公共草坪,或私人住宅区的路边草坪种植自己喜欢的花卉、蔬菜、药草、香料和果树,建立自己的“社区花园”。公共住宅区的居民委员会、社区服务中心等负责照料。国家公园局会帮助居民选择合适的地点、设计布局,并根据园圃条件选择适当植物,以及提供园艺种植和植物护理的基本知识。

记者拿到的一份“锦簇社区”袖珍手册上,详细列明了100种植物的学名和常用名,并以简洁、形象的符号标注对应植物的喜水性、喜阳性、耐旱性,观赏叶还是观赏花,甚至是否吸引蝴蝶。“培养共同参与的社区意识是我们的主要目标。家门口变成了‘自家花园’,每一位居民都很高兴,更难得的是,邻居之间会互相请教花艺,加强了交流与沟通,促进了社区的和谐。”杨明忠兴奋地对记者说。

树梢步道连接自然空间

新加坡南部山脊的“树梢步道”生动地演绎了一个城市与自然最亲密的拥抱。由高耸入林的钢筋支柱撑起的近两米宽的过道,犹如盘旋密林之中的立交桥,将全程9公里的南部4个公园完整连接起来,坡度平坦,走在桥上仿佛漫步云端,身边老树上的花鸟仿佛触手可及。不少老人在桥上悠闲地散步、慢跑,骑单车的年轻人从记者身旁经过。树梢步道和一条长达150公里的环岛走道,连接了全岛的主要公园和自然区,为公众提供方便步行、慢跑、滑轮和骑单车的绿色休闲空间。

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顾清扬博士称,树梢步道一可供维护公园的园丁通行,二是人们很容易就可以从一个公园穿行到另一个公园,以及公车站、地铁站和便利店。此外,一些学校还把这些通道当成体育课的跑道,供学生集合和锻炼。“新加坡规划之父”刘太格曾说过,城市布局中一定要留下自然的空间,这是一个城市“肺”的功能。在公园和树梢步道中穿行,记者感觉置身连绵的大森林里,树木呼吸的声音几乎清晰可闻。

1/2
下一页

555

这对新加坡夫妻在中国玩了近一个月,离境时被海关质问,竟这样说!
2025年05月02日   •   16万次阅读
旅游签连续入境新加坡10次,一年待了300多天,陪读爸爸被ICA请去“小黑屋”
2025年05月02日   •   7万次阅读
新加坡地铁再现蹭饭女团,专盯安哥出手,30秒变370新元
2025年05月03日   •   4万次阅读
新加坡史上最纠结选战:66岁副总理临危受命,为何反成选民"烫手山芋"?
2025年05月01日   •   3万次阅读
在新加坡,政府能查出你把票投给谁了?然后秋后算账?
2025年05月01日   •   3万次阅读
对你的Singpass做这些事,换来的不是快钱,而是坐牢!
2025年05月06日   •   2万次阅读
新币兑人民币汇率5.63!创14年新高!换汇千万要警惕
2025年05月06日   •   2万次阅读
国人纷纷声援副总理颜金勇:他“不是陌生人”
2025年05月03日   •   1万次阅读
本地人很多都不知道!新加坡这8个鲜为人知地方,禁止进入!
2025年05月06日   •   1万次阅读
入境新加坡可以带香肠吗?
2025年05月02日   •   1万次阅读
留英博士到卡车司机,他从上海开电车狂飙3000公里惊现新加坡街头!
2025年05月03日   •   1万次阅读
人在新加坡过世后财产会这样被分配?!
2025年05月02日   •   9918次阅读
卫塞节遇上母亲节,新加坡一波活动来了
2025年05月06日   •   9918次阅读
25 岁的滚烫人生:从NTU校园夜宵摊到千万麻辣帝国的逆袭密码
2025年05月02日   •   9747次阅读
每月生活费13000新币!新加坡火到发烫,中产们,这你受得了么?
2025年05月05日   •   8550次阅读
新加坡人过关新方式!手机一扫,轻松通关去马来西亚!
2025年05月06日   •   8208次阅读
新加坡留子们必看!在新加坡地铁月台口渴,“喝下一口水”险挨罚500新元!😱
2025年05月06日   •   5130次阅读
还记得28岁的你做了些什么吗? 那时的你会怎么用1万3500新元
2025年05月01日   •   4959次阅读
“抛弃”选区没信义? 移情别恋实属无奈 从一而终那是运气
2025年04月30日   •   4446次阅读
新加坡这个自然公园要这么玩!知道12件事玩得才爽
2025年05月03日   •   4275次阅读
她在新加坡转行幼教后工资破$5000,科技教育悄悄改变谁?
2025年04月30日   •   3933次阅读
与新加坡人结婚有医疗和生育补贴?官方回应来了
2025年05月06日   •   3591次阅读
在新加坡,拿到工资后,每个月要存下这么多钱?!
2025年05月06日   •   3420次阅读
黄循财:外国人、游客、高收入群体其实在补贴新加坡的低收入家庭
2025年04月30日   •   3420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