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经济波动的背景下,亚洲供应链格局正在悄然发生变化。根据亚洲慈善组织韩礼士基金会(Hinrich Foundation)的最新报告,中国正逐步与美国和日本脱钩,而越南和印度尼西亚的出口则显示出显著的增长势头,正迅速成为国际投资者的新焦点。

供应链重组:东南亚迎来新机遇
韩礼士基金会(Hinrich Foundation) 的最新报告对比了2018年和2022年不同市场中间商品(Intermediate Goods)进出口的数据,揭示了全球中间商品贸易年均增长6%的趋势。尽管有人提出去全球化的观点,但数据显示,国际供应链的网络依然稳固。然而,区域内的供应链却在经历剧烈的变化,特别是在中美贸易战、冠病疫情,以及对俄罗斯制裁的多重影响下。
中国在美国中间商品进口量的占比从2018年的18.5%下降到2022年的14.1%,并在2023年上半年进一步跌至11.4%。同样,中国在日本的进口量占比也从26.5%降至24%。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中国与美日的贸易有所下降,但其在德国和英国等市场的中间商品进口量却有所增加,显示出中国正在调整其全球贸易网络。

供应链转移:东南亚的新兴市场
越南和印度尼西亚近年来成为外资流入的热点。越南吸引了大量的外国直接投资,其外资项目的增幅高达13.5%。凭借着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接近中国的地理优势,越南已经成为许多企业重新配置供应链的首选地。
摩根大通的东南亚和新兴市场股票策略师巴特拉在接受彭博电视采访时指出,中美博弈的加剧正导致全球供应链被打散,然而,这也为越南和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随着供应链逐步从中国转移至东南亚,这些国家在吸引外国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方面的表现尤为突出,尤其是在“友岸外包”和“近岸外包” 的趋势下,越南和印尼更是名列前茅。

越南在吸引外资方面表现亮眼。2022年,越南的外国直接投资项目创收224亿美元(约302亿新元),同比增长13.5%。尽管今年前五个月的外国直接投资略有下降,但投资者依然对越南保持着高度兴趣。越南靠近中国的地理优势使其成为许多外企在供应链分散过程中首选的迁移地。
全球供应链重组带来的机遇
韩礼士基金会国际贸易研究主任叶隽暐表示,随着中美和两岸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的加剧,供应链较长的行业,尤其是科技、化工和关键矿物领域,将面临更大的风险。然而,他也指出,这种供应链重组为亚洲企业和投资者带来了新的机遇。
新加坡工商联合总会首席政策官穆萨(Musa Fazal)则建议企业密切关注这些发展,并通过多样化供应来源和市场、利用新加坡的贸易协定网络来降低风险,建立长期的供应链韧性。在全球供应链的重新调整中,亚洲企业不仅需要应对挑战,更应抓住机遇,迎接新的增长点。

在全球经济逐渐复苏的背景下,亚洲供应链的演变不仅仅是一个地区性的现象,更是全球贸易格局调整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和投资者若能准确把握趋势,将有望在这场变革中脱颖而出。

在全球供应链重组的大背景下,新加坡和东南亚正迅速崛起为投资和商业的新兴亮点。无论您是企业寻求新的商机,还是个人寻找生活和发展的新空间,东南亚都提供了丰富而独特的机会。现在正是把握这一波机遇的最佳时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