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經濟波動的背景下,亞洲供應鏈格局正在悄然發生變化。根據亞洲慈善組織韓禮士基金會(Hinrich Foundation)的最新報告,中國正逐步與美國和日本脫鉤,而越南和印度尼西亞的出口則顯示出顯著的增長勢頭,正迅速成為國際投資者的新焦點。

供應鏈重組:東南亞迎來新機遇
韓禮士基金會(Hinrich Foundation) 的最新報告對比了2018年和2022年不同市場中間商品(Intermediate Goods)進出口的數據,揭示了全球中間商品貿易年均增長6%的趨勢。儘管有人提出去全球化的觀點,但數據顯示,國際供應鏈的網絡依然穩固。然而,區域內的供應鏈卻在經歷劇烈的變化,特別是在中美貿易戰、冠病疫情,以及對俄羅斯制裁的多重影響下。
中國在美國中間商品進口量的占比從2018年的18.5%下降到2022年的14.1%,並在2023年上半年進一步跌至11.4%。同樣,中國在日本的進口量占比也從26.5%降至24%。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儘管中國與美日的貿易有所下降,但其在德國和英國等市場的中間商品進口量卻有所增加,顯示出中國正在調整其全球貿易網絡。

供應鏈轉移:東南亞的新興市場
越南和印度尼西亞近年來成為外資流入的熱點。越南吸引了大量的外國直接投資,其外資項目的增幅高達13.5%。憑藉著豐富的勞動力資源和接近中國的地理優勢,越南已經成為許多企業重新配置供應鏈的首選地。
摩根大通的東南亞和新興市場股票策略師巴特拉在接受彭博電視採訪時指出,中美博弈的加劇正導致全球供應鏈被打散,然而,這也為越南和印度尼西亞等東南亞國家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隨著供應鏈逐步從中國轉移至東南亞,這些國家在吸引外國直接投資(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方面的表現尤為突出,尤其是在「友岸外包」和「近岸外包」 的趨勢下,越南和印尼更是名列前茅。

越南在吸引外資方面表現亮眼。2022年,越南的外國直接投資項目創收224億美元(約302億新元),同比增長13.5%。儘管今年前五個月的外國直接投資略有下降,但投資者依然對越南保持著高度興趣。越南靠近中國的地理優勢使其成為許多外企在供應鏈分散過程中首選的遷移地。
全球供應鏈重組帶來的機遇
韓禮士基金會國際貿易研究主任葉雋暐表示,隨著中美和兩岸地緣政治緊張局勢的加劇,供應鏈較長的行業,尤其是科技、化工和關鍵礦物領域,將面臨更大的風險。然而,他也指出,這種供應鏈重組為亞洲企業和投資者帶來了新的機遇。
新加坡工商聯合總會首席政策官穆薩(Musa Fazal)則建議企業密切關注這些發展,並通過多樣化供應來源和市場、利用新加坡的貿易協定網絡來降低風險,建立長期的供應鏈韌性。在全球供應鏈的重新調整中,亞洲企業不僅需要應對挑戰,更應抓住機遇,迎接新的增長點。

在全球經濟逐漸復甦的背景下,亞洲供應鏈的演變不僅僅是一個地區性的現象,更是全球貿易格局調整的重要組成部分。企業和投資者若能準確把握趨勢,將有望在這場變革中脫穎而出。

在全球供應鏈重組的大背景下,新加坡和東南亞正迅速崛起為投資和商業的新興亮點。無論您是企業尋求新的商機,還是個人尋找生活和發展的新空間,東南亞都提供了豐富而獨特的機會。現在正是把握這一波機遇的最佳時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