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新加坡公共交通日均乘客量比前年增3.7%,地铁、轻轨超越疫前,巴士未恢复。德士载客趟次下降,私召车增加。学者分析原因,并对车资、德士路边载客服务等发表看法。
1. 数据显示
近日,陆路交通管理局于1月31日提供最新数据,揭示2024年新加坡公共交通和出行服务状况。数据显示,本地整体公共交通日均乘客量与前年相比增长3.7%,但不同交通方式呈现出差异化的复苏态势。

去年本地整体公共交通每日平均乘客量,与前年相比增加3.7%,地铁乘客量增幅最显著,达341万2000人次。
来源:联合早报
公共交通
2024年新加坡公交日均总乘客量达745.9万人次,高于前年的719.2万人次。
其中,地铁乘客量增长显著,日均从324.3万人次增至341.2万人次,增幅5.2%,超越2019年疫前的338.4万人次;轻轨日均乘客量从20.2万人次上升至21万人次,增长3.9%,略超疫前的20.8万人次。

来源:联合早报
然而,巴士日均乘客量虽从前年的374.7万人次增至383.7万人次,涨幅2.4%,但仍明显低于疫前的409.9万人次。
整体而言,去年公交日均乘客量恢复至2019年疫前水平的约97%,较前年提升3.4个百分点。
德士私召车
在出行服务方面,德士与私召车的载客趟次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变化趋势。

德士去年日均载客趟次为18万7000趟,私召车的日均载客趟次则为43万1000趟。
来源:联合早报
德士载客趟次持续下滑,去年日均仅18.7万趟,较前年的20.9万趟减少约11%,与疫前的35.3万趟相比差距明显;私召车则日均载客趟次增至43.1万趟,比前年的39.7万趟增加约8.6%,超过疫前的41.9万趟。
2. 专家解读:复苏原因及未来趋势
新加坡国立大学副教授刘杨博士指出,交通衔接性改善,如汤申—东海岸线地铁站的启用,促使更多人选择公交出行,推动公交整体乘客量复苏,但完全恢复至疫前水平仍需时间。
新加坡社科大学副教授黎华德博士认为,疫后灵活办公模式是公交日均总乘客量未达疫前水平的原因,且随着地铁营运和系统成本增加速度快于日均总乘客量,车资将继续上涨,不过政府不太可能大幅改变车资计算公式,服务水平改善支出大部分仍由纳税人承担。
针对德士和私召车的载客量变化,刘杨表示私召车平台崛起是德士载客量下降主因,但德士仍有其价值;黎华德则提到德士车队缩小、司机转行等因素导致德士乘客量减少,并呼吁关注路边载客服务的衰落问题。
公交车资自去年12月28日起上调,成人车资每趟调高1角,优惠群体车资上调4分。市民罗内拉表示,去年公共交通明显更拥挤,尽管车资上涨,但相比打车,公交出行仍更具性价比。
参考资料:
1. 去年公交日均乘客量同比增3.7% 达疫前97%水平, 联合早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