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加坡生活,不是在租房,就是在租房的路上。 今天椰子来说说2个关于租房的事情,一起来看看。 租客充电宝爆炸,被房东就地赶走
7月5日,一个平凡的早晨,裕廊西岗景路339B组屋的一户家庭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意外——屋内起火,浓烟滚滚,床褥烧毁,冷气机也被火舌吞噬。

而引发这一切的,竟然只是一个正在充电的充电宝。
那天上午11点左右,女屋主朱女士正在客厅吃早餐。她原本以为,这只是平常的一天,和往常一样平静。然而,一阵“啪”的跳电声打破了宁静。
朱女士还没反应过来,客厅就开始弥漫浓烟。她第一时间以为,是楼下有人在烧冥纸——毕竟这种味道她也不是第一次闻了。
但当她朝租客房间走去,拉开房门的一瞬间,呛鼻的浓烟直接扑面而来,火苗已经蹿上了冷气机!

她大声呼喊丈夫,火势太猛,根本来不及多想。她的15岁大儿子此时正在洗澡,八个月大的小儿子还在房间睡觉,整个家一度陷入恐慌。丈夫立刻冲向厨房接水灭火,一桶接一桶,前后用了五桶水才把火扑灭。
浓烟熏黑了整个墙壁,橱柜被烧得变形,塑料收纳盒彻底融化,连床架都已焦黑。原本温馨的卧室,俨然变成了一片废墟。
朱女士回忆时,仍心有余悸。她说,自己当时吓到已经完全乱了方寸,甚至忘了拿电话报警。“我六神无主,只知道小孩在家,不能出事,脑子一片空白。”
等到火势终于被扑灭后,她才发现——这一切的“元凶”,竟然是租客放在房内充电的充电宝。这个在生活中再常见不过的小物件,竟然能在无人看管的情况下爆炸,引发火灾,差点酿成难以挽回的悲剧。

最令人心寒的,不只是火灾本身。而是涉事租客的态度。
朱女士表示,自己在租房前都一再提醒租客,外出时一定要关闭电源、拔掉插头。
但对方事发后,没有一句道歉,没有任何悔意,只是冷冷地说:“倒霉了。”那种漠不关心的样子,彻底点燃了朱女士的怒火。
“这是我们的家,我们还有两个孩子要照顾,怎么能继续冒这种风险?”朱女士当机立断,下了逐客令,要求所有租客在近期内全部搬走。
她说,已经不敢再相信任何人了。那一刻的火光,让她看清了合租生活中隐藏的巨大隐患。
新加坡民防部队也在事后证实,确实接获该起火警通报,火源位于单位三楼一个卧室内,起因是正在充电的充电宝。
幸运的是,在他们到达前火势已经被扑灭,只造成一人轻伤,具体原因仍在进一步调查中。
在这个寸土寸金的新加坡,房子本已难求,想要安稳生活更不容易。
如果不能从细节开始守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那么再多的租金、再好的房源,也只是建立在沙滩上的空中楼阁。
月薪7000新币,一半给了房东
最近,一名准备来新加坡工作的29岁女生发帖,分享了她的“租房焦虑”。
她的条件其实并不差——月薪大约7000新币,职业稳定,生活习惯也很简单:平时不爱购物、不追奢侈品,最爱的就是小贩中心的一碗云吞面。但就是这样一个“低欲望生活派”,也在租房这件事上踌躇了很久。
她的初衷很明确:希望搬来后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
不是分租一间房、不是共用卫生间,而是真正意义上的“一个人、一间房、一扇门”。
她心中描绘的,是下班后能独自回家,打开房门那刻,迎接自己的是安静、自在、毫无干扰的生活氛围。

可当她一开始上网查租金,就被现实浇了一头冷水——市区地段像中峇鲁、实龙岗、勿洛、加冷一带,一房单位、studio或小型公寓,月租动辄要2500到3000新币。算下来,这等于是她每个月薪水的一半!
她顿时陷入了犹豫:“为了一点隐私,值得花掉一半薪水吗?”



不少网友建议她折中一下,不妨先从“共居空间”(co-living)开始。
这类房子通常价格在1000至1500新币左右,就能租到主卧附带独立卫生间,还配有共享厨房、起居区和定期清洁服务。
对于刚来新加坡、还在适应新环境的人来说,不失为一个性价比高的选择。
当然,也有人发出了灵魂拷问:“这不是关于钱,而是关于你是谁。”有网友这样留言:“有些人住共居空间、和朋友合租,也可以过得自在开心。
但如果你是一个在乎空间秩序、习惯独处、需要安静的人,那么为隐私买单,其实是投资,而不是浪费。”
而在众多留言中,有一条特别打动人心:“没有比下班回到‘属于自己的空间’更重要的事了。
没有人抢卫生间,没有人半夜大声打游戏,也不必为了别人的作息打乱自己的生活节奏。
你累了一天,只想洗个澡、窝在沙发上,静静待着。能有这个空间,真的很值得。”
这位网友甚至建议她,哪怕只租一年,也值得体验一次真正属于自己的生活。
哪怕到最后决定改回合租,也起码不会后悔当初没试过。
于是问题就不再是“房租太贵”,而是你愿不愿意为自己的生活方式做选择。
当然,这并不是说合租不好。有些人热爱热闹,喜欢和室友做饭、看剧,甚至能交到挚友。
但对于另一部分人来说,空间就是边界,就是安全感。
而那份“属于我自己的世界”,再怎么贵,也有它不可替代的价值。
其实答案没有对错,关键是你清楚,什么样的生活能让你活得更像自己。
所以,别光算账,也看看自己的心。如果它在向你发出信号,不妨听一听,然后勇敢地去尝试。
点个“在看”,转给你那个最近也在纠结租房、想一个人住却又下不定决心的朋友。生活这么短,舒服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