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自然灾难频发!新加坡国父李光耀倡导的环保模式正在应时而生
近日河北涿州市爆发十年难遇的洪水灾害!超过1996年和2016年,河北遭遇了半个世纪来最大暴雨。

河北近期遭遇的极端暴雨是否是偶然还是必然?或许大家对于这个问题不太了解,但我们可以看到,在过去的几年中,全球遭受了一连串的极端高温干旱天气。这些天气事件发生在南亚、东亚、欧洲、英国以及北美等地,不仅导致了河流如嘉陵江、莱茵河、多瑙河和卢瓦尔河断流,还使得水力发电量大幅下降,对居民的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
这一现象让人不禁思考,这些极端天气是一种偶然事件,还是必然发展的结果?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可能是一个关键原因。科学家们已经通过大量的研究发现,人类活动带来的温室气体排放,如二氧化碳和甲烷等,正在改变地球的气候模式。温室气体的积累导致大气温度上升,进而引发极端天气事件。
尽管我们无法将具体的一次降雨事件归因于气候变化,但可以肯定的是,全球变暖使得极端天气事件更加频繁且强度增加。在这个背景下,河北近期的极端暴雨可能是气候变化的一部分。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需要加强对全球和地方气候变化的认识,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缓解气候变化的影响。只有通过国际合作和国内努力,我们才能保护我们的世界,减少极端天气事件对我们的影响。

其实,最近些年,干旱、洪水、热浪、雪崩、风暴、沙尘暴、森林火灾等等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时长和强度也都在扩大。
更大的问题是,气候、经济、社会,这是一个系统,危机一环扣一环,往下传导。
近年来全球的自然灾害频发,主要和环境变化有直接的关系,因为人类进入到工业革命以后,不断的排放有毒气体和二氧化碳,不仅打乱了原来的地球生态环境,而且也破坏了整个生态系统,所以近些年来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给人类和生态带来巨大损坏和影响。

这些自然灾害事件再次提醒我们自然灾害的无情和不可预测性,环境保护工作迫在眉梢。
“世界花园城市”,新加坡的环境策略
新加坡作为世界环境最佳的城市之一,其环境策略具有独特魅力。在上世纪60、70年代,新加坡曾面临严重的污染问题,环境十分肮脏和混乱。然而,经过数十年的持续不懈努力,如今它已经成为了一个被誉为“花园国家”的地方。新加坡治理环境及提高人民素质的经验值得全世界借鉴。
新加坡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创新和有效的环境措施,帮助解决了污染问题。首先,政府大力推行了垃圾分类和回收制度,鼓励市民积极参与。此外,他们还建立了高效的垃圾处理系统,包括净化设施和垃圾填埋场,确保垃圾得到有效处理和处置。
环境教育也是新加坡成功治理环境的重要一环。政府致力于提升人民的环境意识和素质,通过学校、社区组织和媒体等渠道,不断宣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倡导节约资源和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方式。
除了环境治理,新加坡还注重城市规划和绿化建设。政府将大量资金投入到公园和绿地的建设,使得城市中随处可见花草树木,打造了一个宜人的生态环境。此外,政府还实施了水资源管理和能源效率措施,通过引入先进的技术和创新解决方案,降低了对水和能源的需求。
新加坡治理环境的经验可以为其他国家提供启示。它证明了环境问题并非不可解决,只要政府和人民共同努力,通过有效的政策和措施,每个国家都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目标。
总而言之,新加坡作为世界环境最佳的城市之一,其环境策略的独特性和成功经验值得全世界学习。通过关注垃圾管理、环境教育、城市规划和绿化建设等方面,其他国家可以借鉴新加坡的做法,共同建立更美好、更可持续的环境。

1965年,新加坡独立初期,为解决发展问题,新加坡大力发展工业,依靠成本和交通枢纽的优势,加工业快速发展,成为了当时亚洲重要的工业中心。
工业发展加之人民也缺乏环保意识,使得新加坡当时就是一座脏乱差的城市。

面对糟糕的环境和民众低下的文明素质,学法律出身的新加坡第一任总理李光耀,痛下决心开始进行治理。
01 健全的法律
第一步就是制定健全的法律。《公共环境卫生法》是新加坡核心环保法律,融环境污染防治法、公共环境卫生保护为一体,对工业废物的处置、处理和循环利用都有专门规定。
另外《新加坡绿色计划》包含了国家再循环计划,对发展循环产品市场与各类废弃物的循环利用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同时设立了相应的专门机构,负责确保各项建设和社会活动不会引起不可控制的健康问题、安全问题和污染问题。

为提高文明素质,李光耀发起了反对随地吐痰、嚼口香糖、喂养鸽子的运动,还禁止乱扔垃圾、在公共场所吸烟和说粗话脏话,并制定了严格的法律以及罚款标准。他还强烈推广了几项他最为倡导的行为:微笑、礼貌待人以及在公共厕所主动冲水。
02 严格的执法
新加坡国家环境局(NEA)是一个在新加坡社会无处不在的部门,常有便衣在人流密集处巡视。全局稽查员每月要在街上巡查3.5万小时,监督所有国民和访客遵守环保法令。
除了罚款以外,被抓住乱丢垃圾的人还会被处以一种极具象征意义的惩罚:穿上写有“劳动改造”字样的衣服,在监督下扫大街,清理别人留下的垃圾。

新加坡为了减少一般民众乱丢垃圾的行为,除了重罚,还要社区服务。接受社区服务会让“垃圾虫”感觉丢脸,重犯比率只有3.3%。要让社区服务有效,就必须加强执法,直到民众提高环境意识。
在新加坡,游客也不是法外之地。不乏随手扔个烟头就会被环境局重重罚款的例子,甚至影响下次的入境签证。
在新加坡,每个公厕都配有一名纠察员,专门纠正不冲厕所、踩马桶、乱丢东西等违反公共道德的行为。新加坡法律规定,使用厕所后不主动抽水,初犯将被罚款150新元并拘留;再次违法,光罚款就要500新元。而为了整顿厕所,环境卫生管理部门一旦发现违反规定者,将毫不留情处罚。

鞭刑是新加坡一种非常有威慑力的的刑罚,1966年,新加坡《破坏公物法》生效,在公私物品上涂鸦、喷漆、刻印的罪犯,会被判罚接受至少3鞭。
这道法律可不是只针对自己的国民,对外国游客,只要违法,一概同罪。
03 到位的管理
1968年李光耀学习西方先进经验,要求所有车辆必须两年检查一次减排措施,不合格者课以重税,并当即淘汰了一批马来西亚的货车。新加坡对车辆的环保标准已经升级到了欧盟标准,并在主要马路上设立了汽车尾气监测体系,不符合废气排放标准的车辆一律禁行。
来自日本的石油炼化产业本来是新加坡最喜欢的投资项目,但从60年代末开始李光耀逐渐拒绝了这些项目。国内企业也受命开发附加值更高、污染较轻的新产品。政府也明令禁止公害企业进入新加坡。

新加坡政府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包括:废水利用、垃圾处理、清洁能源、绿色建筑以及其他的节能产业。
同时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并且提高能源利用率,力争使本国发展成为世界级的能源枢纽。

04 周密的计划
早在1968年,新加坡就有“保持新加坡清洁运动”,1976年全国中小学校举行“用手劳动”,1996年有“清洁公厕运动”,2013年还有“清洁与绿化新加坡运动”等。
新加坡政府后续又陆续出台新加坡绿色计划、国家再循环计划、无垃圾行动等政策。

绿色计划的目标是政府、公私机构及民众三方合作,订立保持健康生活环境的十年规划。来自上述三个社会领域的115名成员成立了新加坡绿色计划协调委员会和6个行动计划委员会,提出了废物处理、清洁空气、自然保护等24个项目的155个行动计划,并定期进行检查、评估、监督及落实。
05 全民环保教育,发动群众参与
即使有严刑峻法,依然有人会在不被人注意的时候乱丢垃圾。新加坡政府意识到单靠执法还不够,只有公众养成了文明的习惯,才能彻底解决问题。因此,进行群众教育,向群众灌输环境意识和社会责任就成为新加坡长期解决问题的关键。环境教育成为学校课程,政府鼓励每所学校至少成立一个环保俱乐部,并设法在大学培养环保大使。
时任总理李光耀亲自上阵示范如何进行公共场所卫生清洁。

经过多年宣传教育,新加坡市民已经对保护环境有了强烈的责任感,他们还会当街指责乱丢垃圾的人,或在事后进行举报。
政府还为志愿者办法执法证,使他们成为在公众场所取缔丢垃圾行为的义务稽查员。
严刑峻法的有效恐吓以及从小的教育,让新加坡的犯罪率长期保持全球最低。

在新加坡,孩子们从上幼儿园开始就被老师和家长灌输法律常识,知道乱扔垃圾要被罚款,更重要的是,知道所有的刑罚必将被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