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河

2021年04月04日   •   6万次阅读

是以英国海峡殖民地第一人总督哈里·圣·乔治·奥德爵士( Sir Harry St. George Ord, British)的名字命名。

凑巧的是,Ord也是Ordnance(军火)的缩写,当时附近还就有一座军火库。Ord Bridge的命名可谓一箭双雕。也有人说这是新加坡男生结束国民服役最后一天必去的地方,因为“ ORD”是“ Operationally Ready Date”(作战准备日)。

8. 雷德桥(Read Bridge,1881)

Read Bridge的建造是由苏格兰商人兼荷兰领事William Henry Macleod Read发起建造的。

驳船川行的年代,入夜的李德桥上,说书人点燃线香,为码头苦力讲故事,灌输传统文化道德观。

博物馆历史照片

而今随着克拉码头改建为“夜生活”区,这座桥成了夜总会聚会的聚集地,白天几乎没什么人,繁华的地区也就从这开始。

9. 科尔曼桥(Coleman bridge,1840年初建,于1990重建)

科尔曼桥是由GD科尔曼(GD Coleman)设计,他是新加坡最早的建筑师之一。桥边那座网红建筑就是旧警察总局。

10. 埃尔金桥(又名爱琴桥( Elgin Bridge,原址是1822年新加坡河上第一座桥,几经重建,目前的是1929年)

1822年英国人来到新加坡不久后在新加坡河上兴建的第一座桥,将河的两岸分为桥南和桥北。莱佛士的市区规划图上,桥南为商业和平民区,桥北为政府行政与欧洲人住宅区。

没有桥墩的竖琴水泥建筑是在1929年完工的,由意大利雕塑家Rudolfo Nolli设计的铸铁灯和铸铁桥上的青铜狮子牌被保留在该位置的第五座和最新桥中。

11.卡文纳桥 (Cavenagh Bridge,1869)

80米长的加文纳桥是新加坡河上唯一的悬索桥,为纪念新加坡开埠50周年而兴建。以最后一任东印度公司总督加文纳(William Orfeur Cavenagh)他的名字命名。

该桥最初被设计为吊桥,桥面让车辆行走,特定时间将桥"吊"起来,让船只川行。可是由于出现误差,悬索桥吊不起来,组装之后,桥面竟然打不开。

最终被认为仅适合作为固定结构。涨潮期间,桥跟河面之间的高度限制了船只进出新加坡河,退潮时小船还能通过,涨潮时船只都卡在桥的两头,因此催生了驳船业务。

12. 安德逊桥(Anderson Bridge,1910)

当卡文纳大桥无法应付日益增加的交通量时,于是在当时的新加坡河口建造了安德逊大桥。是第一座钢架桥

它是以海峡殖民地州长兼马来联邦国家高级专员约翰·安德森爵士命名。这座桥有3 个钢拱,两岸的拱门也是特别的标志。

日军占领期间,日军在桥上悬挂了罪犯的头颅,以警告当地人。

13. 滨海桥(Esplanade Bridge)(1997)

滨海湾的建造将新加坡河口延展至新加坡滨海堤坝(Marina Barrage),这样新加坡河上又架起5座桥。

从高空可以看出120米的滨海桥,实际上是横跨在原新加坡河出口的海面上,以前轮船停泊的地方。

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