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讯)大马年轻一代的创业家认为,因资金有限,在国内容易获得的投资通常流向不再是初创期的成熟企业,因此新加坡仍是我国企业和风险投资者寻找独角兽企业的首选目的地之一。
根据《南华早报》报导,过去10年中,新加坡已孕育18家独角兽企业,成熟的初创企业生态系统价值高达1280亿美元(约6005亿令吉)。
专注研究初创企业系统的Startup Genome发布的2023年报显示,大马在全球只排名第8位;而且我国至今只诞生一家独角兽公司,即2021年的在线汽车交易平台Carsome(估值达13亿美元,约61亿令吉)。

但东南亚的竞争日趋激烈,拥有更多人力资本和资源的国家都在争相培育自家的独角兽企业,因这些企业可能会吸引数十亿美元的投资,并刺激衍生产业的发展。
在早期融资活动活跃的新兴生态系统中,吉隆坡位列第20位。
相比印尼过去10年诞生了7家独角兽企业,我国的进展明显落后,而且还得面临菲律宾的后来居上。
我国政府曾向初创企业承诺,从免除团队的签证费到税收减免,以及为其行业量身定制各种优惠。管理资产超过1亿美元(约4亿6900万令吉)的风险资本家可快速获得许可审批,高层领导可免签证,并可获得大马机构投资者的资助。
不过,受访创业家指出,由于与政府挂钩的种子基金的议程与初创企业的需求不匹配,使他们难以在大马营运。
旅游元宇宙D-World创办人邱乔伊斯(译音)说,大马在Web3开发和加密货币应用方面确实落后。
“我们接触的人都在45岁以上,他们无法理解元宇宙能提供什么。”
“大马的风险投资机构不愿意承担风险,这里的创新基金更多是用于扩张,所以创业界的朋友都建议我去新加坡。”
青年信息网站Youthopia创办人林娜塔莉(译音)也有同感,在大马,难以获得资金是一个系统性问题,“大马政府没有让我们感觉到获得支持”。
大马政府在4月时指出,近期有10家新的风投公司进入我国市场,可能为在本地注册或位于其他地方的初创企业提供数百万美元的资金。
总部位于新加坡的风投公司Openspace联合创办人吴永贤指出,大马在利用初创企业刺激经济增长方面的热情,是吸引该公司进军大马的主要原因。
他坦言,由于“没有人关注大马”,大马初创企业一直得不到足够的资金支持。
他披露,许多曾在跨国企业工作的大马人认为,在政府的支持下,他们会建立独立的科技公司。
“大马政府正在关注这个问题,他们正在学习,我认为他们有很大的影响力。”
另外,收藏品管理初创公司OwnPiece大马代表庄约翰(译音)指出,大马政府政策增加了作为东南亚中心的吸引力,如果政府坚持这个路线,诸如Grab的大企业最终也会回流大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