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地志愿服务参与率恢复至疫情前水平 捐款率保持平稳
本地的志愿服务参与率恢复到冠病疫情前的水平,捐款率则保持平稳。
全国志愿服务与慈善中心对超过2000人进行的个人捐赠调查发现,有62%的人在过去12个月曾经捐款,和2021年、上一轮调查的60%不相上下。
另外,志愿服务参与率从2021年的22%,显著增加到去年的30%。这意味着,本地的志愿服务率已恢复至疫情前的水平,而这很大可能同防疫措施解除有关。
尽管如此,调查发现,捐款中位数和志愿服务时间有下降的趋势。捐款中位数比2021年少100元;个人平均志愿服务时间则从12个小时,减少到九个小时。
调查也研究了可能影响人们从事慈善行为的一些因素,并发现,人们在年少时期从事慈善活动的经历、是否关注社会时事、参与宗教活动等,都能鼓励人们接触公益活动。
值得一提的是,人们担心陷入骗局以及对慈善机构的信任,也会间接影响他们的捐款行为。
全国志愿服务与慈善中心研究部副总监马思睿指出,这说明人们对于自我保护的意识有所提升,但慈善机构必须做得更多,以取得公众的信任。
“比如说,慈善机构平时就要非常努力的维系自己的透明度和信誉,同时呢,在开展筹款活动的时候,可能可以尽量的利用一些有一定门槛的电子平台,比如说像Giving.sg,它首先要求慈善机构本身是注册的,是正式的机构。”
除了慈善机构,马思睿也提到学校和家庭扮演的重要角色。
“学校和家庭也非常重要,可以更多地让孩子们接触公益和志愿服务,同时呢,也可以帮助他们养成关注社会问题的习惯。”
马思睿也表示,除了传统的捐款和志愿服务之外,国人也正在探讨通过其他方式行善;比如说,通过分享故事或自己的才华来帮助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