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人说新加坡是一个集合了迷人、舒畅、友谊、纵情、灵动、狂欢、宁静、浪漫、现代等许许多多情绪的城市,东西方各国人在这里或多或少都能找到一些“归属感”。



无名赞同这样的观点,因为这就是新加坡给我的总体印象。这篇是新加坡印象最后一篇,咱们重点说说新加坡的“吃”和“住”。


新加坡是一个西化程度非常高的国家,政府行政、城市规划和管理理念以及企业制度都是西式的、现代的,连生活方式也无处不西洋,到处可见西式餐馆、酒店、咖啡馆、酒吧。


此行我们拜访了新加坡一名非常有名的艺术家陈奶奶,她早年到欧洲留学,现在还保持着西式饮食习惯。在她的影响下,我们也去法国餐厅、意大利餐厅体验了一番。

黄油


意大利面





不过说真的,西餐偶尔体验一下就好了,价格又贵味道又淡,我还是喜欢中餐(其实是囊中羞涩)。



跟艺术家陈奶奶的高雅品味不同,从劳工做到大老板的杨先生就显得“俗气”一点,乡土气息浓一点,他一个劲的介绍我们去吃地道的小吃和糕点。百无禁忌,抓来就吃。


由于新加坡国民有70%以上是华人,所以中国式建筑到处可见,中式餐馆更是遍地开花,时不时让你有一种逛在国内某城的错觉。




餐馆里的糕点、小吃都是早年从中国内地传过来的,大多是粤式做法,不过貌似做得比国内还地道,选料非常讲究,火候掌握分寸,卖相好,味道正。好吃,真的很好吃。



一阵狼吞虎咽,把胃堵得严严实实的,再喝一碗羊羹养养胃。


羊羹




新加坡的榴梿,也非常值得推荐,大多产自毗邻的马来西亚。我虽然闻不惯榴梿味,但是这次在异国他乡,满街满街都是优质榴梿,抵死也要好好体验体验。




还真别说,优质的榴梿闻起来虽然特臭,吃起来却还真香。那天晚上我们共品尝了6、7个品种的榴梿,应该比得上无名前三十年吃过榴梿的总和。

新加坡的夜生活是世界有名的,夜场、酒吧、娱乐城、赌场……应有尽有,无所不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