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排名届的扛把子之一——QS公布了2024亚洲大学排名!
随着亚洲经济发展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亚洲留学的热度近几年不断升高,越来越多人想在“家门口留学”,因此亚洲留学的优势愈加明显,因此,亚洲大学排名也成了众多人留学参考的重要榜单。

本次排名包含来自亚洲18个地区的856所高等院校,是QS有史以来对亚洲地区高等教育系统进行的最大规模的比较评估研究成果。
QS亚洲大学TOP10

图源:QS官网
今年亚洲排名前十的高校分别来自中国内地、中国香港、新加坡和韩国。
中国内地和中国香港均在本地排名中表现突出:一举夺得冠亚军,前10名中霸住了6席!
具体指标如下:
学术声誉 (30%)
雇主声誉 (20%)
师生比 (10%)
国际研究网络 (10%)
论文篇均引用率 (10%)
教员人均论文数 (5%)
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员数 (5%)
国际教员占比 (2.5%)
国际学生占比 (2.5%)
入境交换生比例 (2.5%)
出境交换生比例 (2.5%)
中国是亚洲最具影响力的研究中心,这在QS的研究影响度衡量标准中可见一斑,其中有24所中国大陆大学进入该地区前50名,是第二名的四倍。但是从研究排名来看,只有一所中国大陆大学跻身前10名。湖南大学表现亮眼,(总排名157位),篇均引用排名第四。
如此强劲的研究实力得益于国际合作程度的加强,有15所中国大陆高校在国际研究网络(International Research Network)方面进入前50名,是第二名的两倍。浙江大学是唯一进入前10名的院校,在该指标中位列第5。
中国大陆大学在国际雇主和学者中享有很高的声誉。在QS的雇主声誉指标(Employer Reputation)中,有三所中国大陆大学进入该地区前10名,其中清华大学排名最高,位居第三。

这一聚焦信息突显了中国在研究、国际合作以及雇主和学者声誉等方面的卓越表现。
此次亚洲排名中,有两所中国大陆大学跻身学术声誉指标前10名,其中包括表现最佳的北京大学,是全球学者声誉第二高的亚洲大学。清华大学在这一指标中排名第五。
在衡量教学资源的指标(师生比)中,中国大陆高校的表现略显不足,排名最高的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排名第18位。紧随其后的是北京大学,排名第19位。
与此同时,中国大陆大学在研究产出方面也面临一些挑战。上海交通大学在师均论文产出方面表现出色,是中国大陆最多产的研究机构,排名亚洲第19位,也是唯一 一所进入该地区前20名的中国大陆高校。
南方科技大学在拥有博士学位的教职员工比例方面排名第37位,这意味着中国大陆院校未来在此方面仍有改进的空间。同时,在QS的国际化指标中(国际教职员工和国际学生比例),没有中国大陆高校进入前20名。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大陆高校拥有一些出色的学生交流项目,浙江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在来华交换学生方面分别排名第9和第10。这一优势在出境交换方面更加显著,浙江大学在亚洲排名第三,同济大学排名第五。
索特表示“在亚洲高等教育领域,中国作为一个学术强国大放异彩,借助其卓越的研究能力,与国际合作伙伴一起进行,解决当下面临的挑战。中国大陆高校持续获得全球雇主和学者的认可,也推动了强大的学生交流项目。这一充满活力的格局彰显了中国在塑造该地区学术未来方面的关键和持续作用。”
亚洲其他地区排名表现
印度:印度的研究产出惊人。在师均论文产出这一指标中,亚洲前10名中有7所印度大学,其中包括该地区产出最多的研究机构,安娜大学(Anna University)和西孟加拉邦穆拉纳·阿布尔·卡拉姆·阿扎德技术大学(Maulana Abul Kalam Azad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est Bengal)。而这,正得益于教职员工的研究和教学水平。在博士学位教职员工比例方面,前10名中有9所印度大学,印度科技学院(Indian Institute of Science)位居亚洲榜首。
马来西亚:马来西亚拥有很多一流大学,其中22%的院校位于亚洲前100名,15%位于前50名,比例甚至高于其他拥有10所以上排名大学的地区。
日本:日本的大学在全球雇主和学者中享有很高声誉。东京大学(The University of Tokyo)是亚洲最著名的大学之一,排名第14位,也是在全球雇主和学者中最受认可的亚洲大学。此外,京都大学(Kyoto University)在雇主声誉中排名第2,在学者声誉中排名第6。
新加坡:新加坡仍然是亚洲最重要的高等教育系统之一。它拥有两所排名前五的大学,具有非常出色的学术卓越度。新加坡国立大学(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NUS)在今年的排名中再次下降一位。
新加坡和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都有着杰出的研究水平。在衡量研究影响力的篇均引用次数这一指标中表现出色。亚洲最具研究影响力的三所高校中有两所位于新加坡。与此同时,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有四所大学跻身该指标的前10名,比其他任何地区都多。这其中就包括亚洲研究影响力首屈一指的香港科技大学。
韩国:两所韩国大学进入亚洲前10名,分别是延世大学(Yonsei University)和高丽大学(Korea University)。与此同时,韩国科学技术学院(KAIST)排名下降至第13位。在亚洲,韩国仍然是拥有顶尖大学比例最高的国家之一,其中有6%的大学进入亚洲前20名,这也是拥有10所以上排名大学的地区中最高的比例。
最终排名请以官网为准:
https://www.qschina.cn/university-rankings/asia-university-rankings/20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