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排名屆的扛把子之一——QS公布了2024亞洲大學排名!
隨著亞洲經濟發展和國際地位的不斷提升,亞洲留學的熱度近幾年不斷升高,越來越多人想在「家門口留學」,因此亞洲留學的優勢愈加明顯,因此,亞洲大學排名也成了眾多人留學參考的重要榜單。

本次排名包含來自亞洲18個地區的856所高等院校,是QS有史以來對亞洲地區高等教育系統進行的最大規模的比較評估研究成果。
QS亞洲大學TOP10

圖源:QS官網
今年亞洲排名前十的高校分別來自中國內地、中國香港、新加坡和韓國。
中國內地和中國香港均在本地排名中表現突出:一舉奪得冠亞軍,前10名中霸住了6席!
具體指標如下:
學術聲譽 (30%)
僱主聲譽 (20%)
師生比 (10%)
國際研究網絡 (10%)
論文篇均引用率 (10%)
教員人均論文數 (5%)
擁有博士學位的教員數 (5%)
國際教員占比 (2.5%)
國際學生占比 (2.5%)
入境交換生比例 (2.5%)
出境交換生比例 (2.5%)
中國是亞洲最具影響力的研究中心,這在QS的研究影響度衡量標準中可見一斑,其中有24所中國大陸大學進入該地區前50名,是第二名的四倍。但是從研究排名來看,只有一所中國大陸大學躋身前10名。湖南大學表現亮眼,(總排名157位),篇均引用排名第四。
如此強勁的研究實力得益於國際合作程度的加強,有15所中國大陸高校在國際研究網絡(International Research Network)方面進入前50名,是第二名的兩倍。浙江大學是唯一進入前10名的院校,在該指標中位列第5。
中國大陸大學在國際僱主和學者中享有很高的聲譽。在QS的僱主聲譽指標(Employer Reputation)中,有三所中國大陸大學進入該地區前10名,其中清華大學排名最高,位居第三。

這一聚焦信息突顯了中國在研究、國際合作以及僱主和學者聲譽等方面的卓越表現。
此次亞洲排名中,有兩所中國大陸大學躋身學術聲譽指標前10名,其中包括表現最佳的北京大學,是全球學者聲譽第二高的亞洲大學。清華大學在這一指標中排名第五。
在衡量教學資源的指標(師生比)中,中國大陸高校的表現略顯不足,排名最高的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排名第18位。緊隨其後的是北京大學,排名第19位。
與此同時,中國大陸大學在研究產出方面也面臨一些挑戰。上海交通大學在師均論文產出方面表現出色,是中國大陸最多產的研究機構,排名亞洲第19位,也是唯一 一所進入該地區前20名的中國大陸高校。
南方科技大學在擁有博士學位的教職員工比例方面排名第37位,這意味著中國大陸院校未來在此方面仍有改進的空間。同時,在QS的國際化指標中(國際教職員工和國際學生比例),沒有中國大陸高校進入前20名。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大陸高校擁有一些出色的學生交流項目,浙江大學和華東師範大學在來華交換學生方面分別排名第9和第10。這一優勢在出境交換方面更加顯著,浙江大學在亞洲排名第三,同濟大學排名第五。
索特表示「在亞洲高等教育領域,中國作為一個學術強國大放異彩,藉助其卓越的研究能力,與國際合作夥伴一起進行,解決當下面臨的挑戰。中國大陸高校持續獲得全球僱主和學者的認可,也推動了強大的學生交流項目。這一充滿活力的格局彰顯了中國在塑造該地區學術未來方面的關鍵和持續作用。」
亞洲其他地區排名表現
印度:印度的研究產出驚人。在師均論文產出這一指標中,亞洲前10名中有7所印度大學,其中包括該地區產出最多的研究機構,安娜大學(Anna University)和西孟加拉邦穆拉納·阿布爾·卡拉姆·阿扎德技術大學(Maulana Abul Kalam Azad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est Bengal)。而這,正得益於教職員工的研究和教學水平。在博士學位教職員工比例方面,前10名中有9所印度大學,印度科技學院(Indian Institute of Science)位居亞洲榜首。
馬來西亞:馬來西亞擁有很多一流大學,其中22%的院校位於亞洲前100名,15%位於前50名,比例甚至高於其他擁有10所以上排名大學的地區。
日本:日本的大學在全球僱主和學者中享有很高聲譽。東京大學(The University of Tokyo)是亞洲最著名的大學之一,排名第14位,也是在全球僱主和學者中最受認可的亞洲大學。此外,京都大學(Kyoto University)在僱主聲譽中排名第2,在學者聲譽中排名第6。
新加坡:新加坡仍然是亞洲最重要的高等教育系統之一。它擁有兩所排名前五的大學,具有非常出色的學術卓越度。新加坡國立大學(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NUS)在今年的排名中再次下降一位。
新加坡和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都有著傑出的研究水平。在衡量研究影響力的篇均引用次數這一指標中表現出色。亞洲最具研究影響力的三所高校中有兩所位於新加坡。與此同時,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有四所大學躋身該指標的前10名,比其他任何地區都多。這其中就包括亞洲研究影響力首屈一指的香港科技大學。
韓國:兩所韓國大學進入亞洲前10名,分別是延世大學(Yonsei University)和高麗大學(Korea University)。與此同時,韓國科學技術學院(KAIST)排名下降至第13位。在亞洲,韓國仍然是擁有頂尖大學比例最高的國家之一,其中有6%的大學進入亞洲前20名,這也是擁有10所以上排名大學的地區中最高的比例。
最終排名請以官網為準:
https://www.qschina.cn/university-rankings/asia-university-rankings/20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