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马上就到了
作为华人的传统
这期间一定要祭拜一下先人

新加坡本地人怎么祭祖
除了扫墓祭祖,人们还会焚烧纸扎祭品,希望先人在另一个世界过得更好。近年来,纸扎品推陈出新,从以往的金山银山、豪宅名车,到现代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甚至连奢侈品牌手袋、咖啡机等都有,让人眼前一亮。

如果可以随心挑选祭品,你最想烧什么给先人?本地媒体在街头采访了路人,听到了好多有趣的答案。
10 送“享受”型祭品
27岁的销售余先生表示,他会烧按摩椅和麻将桌。
“生前工作压力大,退休后最适合享受生活,有按摩椅按摩可以放松筋骨。烧一张麻将桌也可以让他在另一个世界继续娱乐。”

30岁的自由职业者黎女士则希望烧懒人椅给外公。
“我外公不久前才过世,然后他生前最爱坐在懒人椅上吃零食,我希望他在另一个世界也能继续他喜欢的生活。”

10 送“美食”型祭品
34岁的医生廖先生选择快餐作为祭品,他说现代人讲求方便,先人在另一个世界也许也想吃点不一样的东西,不用天天吃传统的祭品。
“汉堡包和薯条都是年轻人喜欢吃的,所以希望他们也喜欢吃。”

30岁的物流客服人员蔡女士则选择电饭锅。“我前几周才梦到我的先人告诉我他的电饭锅坏了,老人家习惯自己煮饭,烧一个电饭锅给他们,让他们也能自己煮想吃的饭菜。”
10 送“未来科技”型祭品
21岁的李小姐则想烧一艘飞碟(UFO)给先人。
“这样他们就可以随时飞来看我们,像从天上探望家人一样。”
16岁的许同学选择了小叮当。
“小叮当有百宝袋,想要什么就能拿出来,先人在另一个世界也能用各种神奇道具。”

10岁的黄同学则希望烧现在最流行的玩偶Labubu和Cry Baby公仔。
“这些是我们这一代喜欢的东西,让先人也能体验一下现代年轻人的潮流。”
看来新加坡本地华人祭祖的方式还真的五花八门,丰富多彩啊!那我们呢,和新加坡的方式又有什么不同?

前几天和朋友们一起
聊到回去上坟话题
聊着聊着话题跑偏
才发现来自祖国大江南北的人
清明节的习俗真的是完全不同
有些地方坟前祭祀要吃火锅……
难道是要邀请先人一起热闹下?
还有地方抛硬币一正一反才能回家
要是那天手气不好……
岂不是要陪先人聊天到深夜?

坟前吃火锅
@Maori 祖籍潮汕,在新加坡生活
记得爷爷过世的第一年,全家人去山上扫墓。按照潮汕地区的传统,我们带上了一个铜火锅,几样涮菜,还有煤炭。你问我们要做什么?没错,我们要在坟墓前面吃!火!锅!


吃完以后要烧香祭拜,在坟墓的4个方位分别压上纸钱,然后用红色和绿色的油漆,把墓碑上褪色的字再重新描绘一遍,把周围的杂草清除干净,就是潮汕扫墓的标准流程了。
烧纸烧到晕倒
@欣妈 嫁来新加坡的深圳人
今年是我第11年在新加坡过清明节。在这里和在家里最大的不同是,家里每年祭拜的时候人都非常多,而且非常注重仪式感。


事先都要筹备很久,去之前先清点确认祭祀所需物品带齐全了。
在新加坡顶着高温烧纸钱,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我记得有一年,因为太热,旁边有人烧着烧着纸钱就晕倒了……

*烧座大房子给亲人,有保安,有女佣,还有看门狗 3 穿着雨衣上山祭祖,轮流请客 @柚子 住在新加坡8年多的南方人
印象里的清明节是要去乡下扫墓的。 以前还没有放假一说,清明节都是在学校度过。后来有假了,全家会穿上靴子和雨衣,一起走在泥泞的山路,一深一浅的脚印里,带着全家对过世亲人的思念。
扫完墓,村里每年轮流请客,一个大家族,靠着节日,又热热闹闹的聚在了一起~

4 我亲手捡过祖先的白骨 @May 嫁来新加坡的中国媳妇 记得还没有出嫁之前,每年的清明和重阳,父母都会带着我登高祭祖。小时候,我跟着爷爷,亲手捡过祖先的白骨,广东称“拾金”。
长大一点,我还见证了我家的祖先“搬家”,从小在家人的熏陶下,也了解一些风水转运。

现在看来,所谓的背山面水,还真的有它的意义。想念家里的好山好水好风光,就连祭祖拜山,都能在半山上俯视山景……希望我的爷爷、奶奶、公公、婆婆在那个世界一切安好。
记住,才是最好的怀念 @宁宁 希望永远记住奶奶
奶奶在孩子三岁那一年离开了我们,给老人家做过后事没多久,我们全家来了新加坡。
对于幼年给她最多陪伴和疼爱的奶奶,这个敏感的小家伙一直放在心底。有一天晚上,孩子背着那首她在K2学的诗《清明》,然后望着天空说,“我奶奶是天上那颗最亮的星,她正看着我们呢。”

接着没多久,我陪孩子看了《寻梦环游记》,她告诉我,“妈妈,我们一定要记住奶奶,要不然她的灵魂在天堂就会消失……” 6
视频上坟 @姜小姜 常驻新加坡
也不是啥尊重不尊重的问题,我从小人见人爱,祖辈去世后,我相信他们也是喜欢我的,加上我常年生活在新加坡,想回去也回不去。所以近几年清明的时候,老爸上坟会给我打个视频电话,我就对着手机拜拜,让过世的长辈们看看,也遥祝他们异世界安好。
嗯,你没听错,就是视频上坟,我发明的。

*烧一组科技用品给亲人
7 除草,烧香,放鞭炮 @Fiona 嫁来新加坡的广州妹
广州人清明扫墓,土生土长的本地人一般叫“行青”。
一般会提前一个月跟族人约好时间,然后各自分工,买好清明扫墓需要的物品,然后,以家庭为单位各自出发去墓地。
扫墓时,我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附近清除杂草,插香,然后开始祭拜,烧纸钱,烧光以后,会清理干净,有些比较讲究的当地村民,他们在结束的时候会放鞭炮。最后,一家大小吃掉带来的食物后回家。

烧肉是不能缺少的祭拜食物,广州人祭祀完了后,还会把没吃完的猪肉分了,家人会将猪肉带回家吃。
不过,近几年,广州祭拜方式变化了,我家直接把牌位放在一个格子里,上香祭拜省去了例如放鞭炮这种程序。
准备五颜六色的菜,用彩纸给祖先装饰房子(坟) @Janet 住在新加坡、祖籍福建的马来西亚华人
去坟前祭拜: 在马来西亚过清明,我们家人会事先约好时间,一般会在4月5日(正日,或提前一周的周末去清明。) 我家吃素,会准备水果,发糕,素菜(其他人家里会拜烧鸡、烧鸭、烧猪),注重拜祭的菜色(要有红、黄、绿=看起来五颜六色,最少有5种不同的菜),饭,三杯茶(有的人家里拜白酒),金银纸(折成金元宝或不折直接烧),香、红蜡烛,彩色纸(给土葬的祖先用,会爬上祖先的坟把彩色纸一张一张铺上去,用土压住,像是给祖先盖新房子/装饰房子一样。)

清明节家里拜祖先 (有祖先牌位的才需要这么做): 一样拜最少5样菜,茶,水果,面条,发糕。 在祖先牌位前摆上一张桌子,把所有食物摆放整齐,加上12碗米饭,12对筷子和汤匙,12杯茶。 家里最年长的先拜祖先,然后才到小辈拜,大概过了40分钟,会用两枚相同的硬币在祖先牌位前问他们吃饱了吗?如果吃饱了,给个“公和花”(两枚硬币必须是不同的正反面),可以烧金银纸和收碗筷了。
插柳枝、跪拜、烧纸、吃好料 @小白 从杭州到新加坡留学N年
我的家乡是浙江杭州,一年2次烛香,冬至和清明,用于祭拜祖先。 清明那天,就2件事:
1.白天会买好几百亿的纸钱,再加上我包了半个多月的元宝,带去爷爷奶奶小舅坟前烧,活着都没过过什么好日子,也没享过我的福,去世了有机会,我多给你们烧点。
2.登山插柳枝、跪拜、烧纸,一系列流程后就是回家准备晚餐。这顿晚餐是和年夜饭一样丰盛,需要整整6、7个小时,20多道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