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馬上就到了
作為華人的傳統
這期間一定要祭拜一下先人

新加坡本地人怎麼祭祖
除了掃墓祭祖,人們還會焚燒紙紮祭品,希望先人在另一個世界過得更好。近年來,紙紮品推陳出新,從以往的金山銀山、豪宅名車,到現代的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甚至連奢侈品牌手袋、咖啡機等都有,讓人眼前一亮。

如果可以隨心挑選祭品,你最想燒什麼給先人?本地媒體在街頭採訪了路人,聽到了好多有趣的答案。
10 送「享受」型祭品
27歲的銷售余先生表示,他會燒按摩椅和麻將桌。
「生前工作壓力大,退休後最適合享受生活,有按摩椅按摩可以放鬆筋骨。燒一張麻將桌也可以讓他在另一個世界繼續娛樂。」

30歲的自由職業者黎女士則希望燒懶人椅給外公。
「我外公不久前才過世,然後他生前最愛坐在懶人椅上吃零食,我希望他在另一個世界也能繼續他喜歡的生活。」

10 送「美食」型祭品
34歲的醫生廖先生選擇快餐作為祭品,他說現代人講求方便,先人在另一個世界也許也想吃點不一樣的東西,不用天天吃傳統的祭品。
「漢堡包和薯條都是年輕人喜歡吃的,所以希望他們也喜歡吃。」

30歲的物流客服人員蔡女士則選擇電飯鍋。「我前幾周才夢到我的先人告訴我他的電飯鍋壞了,老人家習慣自己煮飯,燒一個電飯鍋給他們,讓他們也能自己煮想吃的飯菜。」
10 送「未來科技」型祭品
21歲的李小姐則想燒一艘飛碟(UFO)給先人。
「這樣他們就可以隨時飛來看我們,像從天上探望家人一樣。」
16歲的許同學選擇了小叮噹。
「小叮噹有百寶袋,想要什麼就能拿出來,先人在另一個世界也能用各種神奇道具。」

10歲的黃同學則希望燒現在最流行的玩偶Labubu和Cry Baby公仔。
「這些是我們這一代喜歡的東西,讓先人也能體驗一下現代年輕人的潮流。」
看來新加坡本地華人祭祖的方式還真的五花八門,豐富多彩啊!那我們呢,和新加坡的方式又有什麼不同?

前幾天和朋友們一起
聊到回去上墳話題
聊著聊著話題跑偏
才發現來自祖國大江南北的人
清明節的習俗真的是完全不同
有些地方墳前祭祀要吃火鍋……
難道是要邀請先人一起熱鬧下?
還有地方拋硬幣一正一反才能回家
要是那天手氣不好……
豈不是要陪先人聊天到深夜?

墳前吃火鍋
@Maori 祖籍潮汕,在新加坡生活
記得爺爺過世的第一年,全家人去山上掃墓。按照潮汕地區的傳統,我們帶上了一個銅火鍋,幾樣涮菜,還有煤炭。你問我們要做什麼?沒錯,我們要在墳墓前面吃!火!鍋!


吃完以後要燒香祭拜,在墳墓的4個方位分別壓上紙錢,然後用紅色和綠色的油漆,把墓碑上褪色的字再重新描繪一遍,把周圍的雜草清除乾淨,就是潮汕掃墓的標準流程了。
燒紙燒到暈倒
@欣媽 嫁來新加坡的深圳人
今年是我第11年在新加坡過清明節。在這裡和在家裡最大的不同是,家裡每年祭拜的時候人都非常多,而且非常注重儀式感。


事先都要籌備很久,去之前先清點確認祭祀所需物品帶齊全了。
在新加坡頂著高溫燒紙錢,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我記得有一年,因為太熱,旁邊有人燒著燒著紙錢就暈倒了……

*燒座大房子給親人,有保安,有女傭,還有看門狗 3 穿著雨衣上山祭祖,輪流請客 @柚子 住在新加坡8年多的南方人
印象里的清明節是要去鄉下掃墓的。 以前還沒有放假一說,清明節都是在學校度過。後來有假了,全家會穿上靴子和雨衣,一起走在泥濘的山路,一深一淺的腳印里,帶著全家對過世親人的思念。
掃完墓,村裡每年輪流請客,一個大家族,靠著節日,又熱熱鬧鬧的聚在了一起~

4 我親手撿過祖先的白骨 @May 嫁來新加坡的中國媳婦 記得還沒有出嫁之前,每年的清明和重陽,父母都會帶著我登高祭祖。小時候,我跟著爺爺,親手撿過祖先的白骨,廣東稱「拾金」。
長大一點,我還見證了我家的祖先「搬家」,從小在家人的薰陶下,也了解一些風水轉運。

現在看來,所謂的背山面水,還真的有它的意義。想念家裡的好山好水好風光,就連祭祖拜山,都能在半山上俯視山景……希望我的爺爺、奶奶、公公、婆婆在那個世界一切安好。
記住,才是最好的懷念 @寧寧 希望永遠記住奶奶
奶奶在孩子三歲那一年離開了我們,給老人家做過後事沒多久,我們全家來了新加坡。
對於幼年給她最多陪伴和疼愛的奶奶,這個敏感的小傢伙一直放在心底。有一天晚上,孩子背著那首她在K2學的詩《清明》,然後望著天空說,「我奶奶是天上那顆最亮的星,她正看著我們呢。」

接著沒多久,我陪孩子看了《尋夢環遊記》,她告訴我,「媽媽,我們一定要記住奶奶,要不然她的靈魂在天堂就會消失……」 6
視頻上墳 @姜小姜 常駐新加坡
也不是啥尊重不尊重的問題,我從小人見人愛,祖輩去世後,我相信他們也是喜歡我的,加上我常年生活在新加坡,想回去也回不去。所以近幾年清明的時候,老爸上墳會給我打個視頻電話,我就對著手機拜拜,讓過世的長輩們看看,也遙祝他們異世界安好。
嗯,你沒聽錯,就是視頻上墳,我發明的。

*燒一組科技用品給親人
7 除草,燒香,放鞭炮 @Fiona 嫁來新加坡的廣州妹
廣州人清明掃墓,土生土長的本地人一般叫「行青」。
一般會提前一個月跟族人約好時間,然後各自分工,買好清明掃墓需要的物品,然後,以家庭為單位各自出發去墓地。
掃墓時,我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附近清除雜草,插香,然後開始祭拜,燒紙錢,燒光以後,會清理乾淨,有些比較講究的當地村民,他們在結束的時候會放鞭炮。最後,一家大小吃掉帶來的食物後回家。

燒肉是不能缺少的祭拜食物,廣州人祭祀完了後,還會把沒吃完的豬肉分了,家人會將豬肉帶回家吃。
不過,近幾年,廣州祭拜方式變化了,我家直接把牌位放在一個格子裡,上香祭拜省去了例如放鞭炮這種程序。
準備五顏六色的菜,用彩紙給祖先裝飾房子(墳) @Janet 住在新加坡、祖籍福建的馬來西亞華人
去墳前祭拜: 在馬來西亞過清明,我們家人會事先約好時間,一般會在4月5日(正日,或提前一周的周末去清明。) 我家吃素,會準備水果,發糕,素菜(其他人家裡會拜燒雞、燒鴨、燒豬),注重拜祭的菜色(要有紅、黃、綠=看起來五顏六色,最少有5種不同的菜),飯,三杯茶(有的人家裡拜白酒),金銀紙(折成金元寶或不折直接燒),香、紅蠟燭,彩色紙(給土葬的祖先用,會爬上祖先的墳把彩色紙一張一張鋪上去,用土壓住,像是給祖先蓋新房子/裝飾房子一樣。)

清明節家裡拜祖先 (有祖先牌位的才需要這麼做): 一樣拜最少5樣菜,茶,水果,麵條,發糕。 在祖先牌位前擺上一張桌子,把所有食物擺放整齊,加上12碗米飯,12對筷子和湯匙,12杯茶。 家裡最年長的先拜祖先,然後才到小輩拜,大概過了40分鐘,會用兩枚相同的硬幣在祖先牌位前問他們吃飽了嗎?如果吃飽了,給個「公和花」(兩枚硬幣必須是不同的正反面),可以燒金銀紙和收碗筷了。
插柳枝、跪拜、燒紙、吃好料 @小白 從杭州到新加坡留學N年
我的家鄉是浙江杭州,一年2次燭香,冬至和清明,用於祭拜祖先。 清明那天,就2件事:
1.白天會買好幾百億的紙錢,再加上我包了半個多月的元寶,帶去爺爺奶奶小舅墳前燒,活著都沒過過什麼好日子,也沒享過我的福,去世了有機會,我多給你們燒點。
2.登山插柳枝、跪拜、燒紙,一系列流程後就是回家準備晚餐。這頓晚餐是和年夜飯一樣豐盛,需要整整6、7個小時,20多道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