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新加坡社区也出现奥密克戎感染群,每周社区病例增长率从前天的0.85攀升至今天的0.92。

(感染率回升:卫生部)
所幸前天没有人因冠病并发症逝世,死亡病例累计829起。

(图源:CNA)
新加坡医院的情况还可以:
目前只有266名冠病病患住院,其中41名住在普通病房的病患需要输氧。
另有4人病情不稳定,在加护病房密切观察;14人情况危急,在加护病房接受插管治疗,加护病床整体使用率从前一天的43.7%降至昨天的41.9%。

昨天卫生部长王乙康发FB说, 新加坡本地冠病疫情仍处于平稳状态,比起高峰时期一周超过2万6000起的病例数目,过去一周的活跃病例已降至约1200起。
死亡病例也处于低位数。
这显示因德尔塔变种毒株而出现的一波冠病疫情至少目前已经趋缓。
不过,他也提醒大家为即将出现的奥密克戎疫情做好准备,现存奥密克戎病例目前占新加坡病例的约17%。
澳洲和韩国的奥密克戎死亡病例给人敲响警钟。

(图源:路透社)
昨天韩国1月3日通报,当天接到光州市两人在感染了奥密克戎变种毒株后死亡的报告。
两名死者均为90多岁,在光州市南区的同一家疗养设施确诊冠病后,分别送院不治身亡。

(图源:海峡时报)
一周之前,澳洲也通报一名八十多岁男性,生前有潜在健康问题,在老年护理设施感染了奥密克戎变种毒株 最后在雪梨一家医院逝世。
每次危机都是机遇 新加坡选择共存选对了吗?
昨天是新加坡新年第一天工作日,多达50%的人结束居家办公,回到办公室上班。
更多人搭乘公共运输,CBD和工作区的小贩中心也热闹了起来。

事实上,前两天新加坡还宣布,昨天1月3日起工作场所可以举行1000人的活动, 从50人上限增加到1000人,可以看出新加坡在为大型活动做准备。
用网友的话说,新加坡在与新冠共存和开放的路上,就像一辆飞速行驶的车。

再配合昨天新加坡发布的一系列经济新闻,
可以看出2022年新加坡还打算“大干一场”,继续把经济这个立国之本搞好。
明眼人都看出来了,从新加坡早在去年六月惊世骇俗地宣布“与新冠共存”,就是要“保经济”。

6月,三位部长联名在《海峡时报》发表了与冠病共存的文章,那是首次提出这个概念。
随后一系列政策都围绕这个中心服务,但是相对欧美,新加坡的开放还算谨慎。

9月、10月对新加坡来说很艰难,因为社区病例激增。

10月9日,在当时境外输入不多但社区病例激增的情况下, 李显龙在关键时刻再次重申新加坡与新冠共存的立场坚定不变。

随后政府抗疫小组发布了一些列新措施和新政策: 最引人瞩目的就是“国门大开”,设立VTL旅行通道,媒体称那是新加坡从疫情迄今为止最大的重新开放边境的措施!

李显龙明确指出,新加坡不可能长期封闭,因为那将“永久损害新加坡的国际经济地位!”



纵观2021年下半年,每当新加坡疫情有增长的势头,我们都会从专家、部长那里得到预测。
当疫情开始严峻的时候,政策就会“踩一点刹车”,然后一旦好转就继续开放。 这个被网友戏称“仰卧起坐”,但是中国专家张文宏曾经表示:
“新加坡实现动态开放,我们(中国)实现动态清零,目前来看,都是符合国情的。”

根据新加坡在德尔塔疫情时期采用什么防疫方式, 推测现在奥密克戎相比德尔塔,因为患者年轻化和轻症化,短期应该不会有收紧政策。
纵观历史,无论是1997年,还是2009年的金融危机, 新加坡经历低谷之后都会抓住机遇迎来新一波的发展,例如新加坡在2003年SARS之后经济一路高歌。

(图源:tradingeconomics)
这次在新冠疫情中,新加坡也想做那个率先经济反弹的国家,把危机化成机遇。
椰友们,在看到昨天的经济数据这份“成绩单”,你觉得新加坡“与新冠共存”的道路选对了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