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新加坡社區也出現奧密克戎感染群,每周社區病例增長率從前天的0.85攀升至今天的0.92。

(感染率回升:衛生部)
所幸前天沒有人因冠病併發症逝世,死亡病例累計829起。

(圖源:CNA)
新加坡醫院的情況還可以:
目前只有266名冠病病患住院,其中41名住在普通病房的病患需要輸氧。
另有4人病情不穩定,在加護病房密切觀察;14人情況危急,在加護病房接受插管治療,加護病床整體使用率從前一天的43.7%降至昨天的41.9%。

昨天衛生部長王乙康發FB說, 新加坡本地冠病疫情仍處於平穩狀態,比起高峰時期一周超過2萬6000起的病例數目,過去一周的活躍病例已降至約1200起。
死亡病例也處於低位數。
這顯示因德爾塔變種毒株而出現的一波冠病疫情至少目前已經趨緩。
不過,他也提醒大家為即將出現的奧密克戎疫情做好準備,現存奧密克戎病例目前占新加坡病例的約17%。
澳洲和韓國的奧密克戎死亡病例給人敲響警鐘。

(圖源:路透社)
昨天韓國1月3日通報,當天接到光州市兩人在感染了奧密克戎變種毒株後死亡的報告。
兩名死者均為90多歲,在光州市南區的同一家療養設施確診冠病後,分別送院不治身亡。

(圖源:海峽時報)
一周之前,澳洲也通報一名八十多歲男性,生前有潛在健康問題,在老年護理設施感染了奧密克戎變種毒株 最後在雪梨一家醫院逝世。
每次危機都是機遇 新加坡選擇共存選對了嗎?
昨天是新加坡新年第一天工作日,多達50%的人結束居家辦公,回到辦公室上班。
更多人搭乘公共運輸,CBD和工作區的小販中心也熱鬧了起來。

事實上,前兩天新加坡還宣布,昨天1月3日起工作場所可以舉行1000人的活動, 從50人上限增加到1000人,可以看出新加坡在為大型活動做準備。
用網友的話說,新加坡在與新冠共存和開放的路上,就像一輛飛速行駛的車。

再配合昨天新加坡發布的一系列經濟新聞,
可以看出2022年新加坡還打算「大幹一場」,繼續把經濟這個立國之本搞好。
明眼人都看出來了,從新加坡早在去年六月驚世駭俗地宣布「與新冠共存」,就是要「保經濟」。

6月,三位部長聯名在《海峽時報》發表了與冠病共存的文章,那是首次提出這個概念。
隨後一系列政策都圍繞這個中心服務,但是相對歐美,新加坡的開放還算謹慎。

9月、10月對新加坡來說很艱難,因為社區病例激增。

10月9日,在當時境外輸入不多但社區病例激增的情況下, 李顯龍在關鍵時刻再次重申新加坡與新冠共存的立場堅定不變。

隨後政府抗疫小組發布了一些列新措施和新政策: 最引人矚目的就是「國門大開」,設立VTL旅行通道,媒體稱那是新加坡從疫情迄今為止最大的重新開放邊境的措施!

李顯龍明確指出,新加坡不可能長期封閉,因為那將「永久損害新加坡的國際經濟地位!」



縱觀2021年下半年,每當新加坡疫情有增長的勢頭,我們都會從專家、部長那裡得到預測。
當疫情開始嚴峻的時候,政策就會「踩一點剎車」,然後一旦好轉就繼續開放。 這個被網友戲稱「仰臥起坐」,但是中國專家張文宏曾經表示:
「新加坡實現動態開放,我們(中國)實現動態清零,目前來看,都是符合國情的。」

根據新加坡在德爾塔疫情時期採用什麼防疫方式, 推測現在奧密克戎相比德爾塔,因為患者年輕化和輕症化,短期應該不會有收緊政策。
縱觀歷史,無論是1997年,還是2009年的金融危機, 新加坡經歷低谷之後都會抓住機遇迎來新一波的發展,例如新加坡在2003年SARS之後經濟一路高歌。

(圖源:tradingeconomics)
這次在新冠疫情中,新加坡也想做那個率先經濟反彈的國家,把危機化成機遇。
椰友們,在看到昨天的經濟數據這份「成績單」,你覺得新加坡「與新冠共存」的道路選對了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