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具背后的故事
不断学习,不断探索是玩具医生在无师自通的道路上,时刻提醒自己的信条。日常修复中,常遇上不曾交手过的材质,不曾了解的构造,他们也要边学边做。住院时间最久的棕毛熊,50来岁,半米高,内里是皮革材质,十分罕见。空气氧化使皮面松软,头部裂开了。程丽琳试着修补“秃顶”,却发现皮革太脆,缝补时不敢大力拉扯,最后尝试用胶水粘合的方式,一撮一撮把毛黏上去。送进来小半年了,好在主人不急,让他们慢慢修。要修好,因为那是父亲留给他的玩具。

凯乐很开心小熊回到身边,还穿了身新衣服。(受访者提供)
医院还有个急诊部,专门抢救那些主人离不开太久的娃娃。小熊MooMoo被送来急诊,修复时间只有一天。他的主人凯乐(音译)是个七岁小男孩,三岁时不幸诊断有癌症,最近刚完成新一阶段的治疗。泰迪熊是妈妈买的,凯乐从小带在身边,睡觉时要抱着。时间久了,毛皮磨损严重。夫妻俩暂时放下手中的工作,全力以赴救MooMoo,龚志南说:“我们当时在想一定要帮他修补小熊,修补好了就能给他希望。好像在告诉他,如果我们可以救你的泰迪熊,医生也会救你。”程丽琳还贴心地给小熊做了件带帽子的蓝色外套,把身体保护起来,脏了洗外套就好,减少磨损延长寿命。”
30来岁的妮娜(音译)送来三只小象,Lucky和Clever是在本地买的,Happy是在阿姆斯特丹旅行时买的。三只小象是她的家人,是每日倾诉的对象,是在孤单时一直陪伴左右的好友。每年她会准时给象宝宝们过生日,买蛋糕庆祝,一起吹蜡烛。这次送它们进来,要做spa然后再做新衣服。妮娜按照每只小象的性格,给Lucky设计了酷酷的牛仔衣,给Clever做了天蓝色的毛绒衫,Happy穿了条绿色碎花裙。程丽琳通过简讯跟她来回沟通著细节,确保款式花色都符合设想。

妮娜按照每只小象的性格,给他们制作了衣服。(受访者提供)
省下零用钱救皮卡丘
让龚志南印象很深刻的是一名15岁的中学生,“他在网上找到我们,有一只皮卡丘要修,脸上落了疤痕。我修完当面还给他,只见他从口袋里掏出一叠两块钱的纸币,加起来刚好凑整40元。他说自己花很长时间储蓄,从零用钱中省下来,就是为了救他的皮卡丘。”小男孩之后又送来一只玩具狗要换鼻子,但至今还留在医院里,“他说还在存‘医药费’,等存够了钱再来接它回家。”
玩具医院每天都上演着许多温馨、可爱、感人、悲伤的故事。当玩具医生久了,总会不经意间通过娃娃来到一个人私密的内心世界。因为娃娃对主人来说是家人、是朋友,是一段记忆,或是一种信仰。
程丽琳说:“也许很多人不理解,一个娃娃脏了臭了丢掉买个新的就好,为何要花时间金钱去修复?其实对主人来说,每个娃娃都是独一无二不可替代的,有着特殊意义。因为了解到这一点,我们在修复时才会格外用心。每当看到一个病人出院,心情总是百感交集,会有不舍,但看到主人开心地领它们回家,就觉得自己做的一切很有意义。”

60年历史的玩具熊被修复的前后对比照。(受访者提供)
通过玩具与一个人产生的连接,直达内心,触碰最柔软的地方。玩具医生正是通过修补娃娃的动作,去呵护人们内心最珍贵的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