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和中国人民银行将通过统一分类标准、促进绿色金融流动和开发脱碳评级平台,促进两国之间的绿色和转型金融合作。金管局和中国人民银行星期一(5月20日)在北京举行了中新绿色金融工作组第二次会议,讨论推进两国绿色和转型金融合作的举措。
根据金管局周二发布的一份声明,金管局和中国人民银行将完成新加坡-亚洲分类法的制定,该分类法对应于国际可持续金融平台(IPSF)的共同基础分类法(CGT)。这将有助于新加坡和中国公司跨境发行符合CGT的绿色金融债券,以及新加坡和中国金融机构发放的贷款。

新中合建立“绿色通道” 促进两国绿色融资流动
新加坡交易所和中国国际资本公司正在合作建立绿色走廊,以促进新加坡和中国之间的绿色融资流动。为了响应新加坡发行人在中国在岸债券市场筹集资金的需求,最初的工作流程将侧重于鼓励发行绿熊猫债券。
金管局会透过推行可持续债券资助计划,鼓励这类资金流动。凯德是第一家通过绿色通道发行10亿元人民币(1.9亿新元)三年期可持续发展相关熊猫债券的新加坡公司。金管局和中国人民银行预计,此次债券发行将促进更多此类资金流动。
在技术方面,数字交易所MetaVerse Green Exchange和北京Green Exchange正在开发碳核算和脱碳评级平台。该平台将汇总中国公司的碳排放数据,支持两国金融机构为这些公司构建绿色融资解决方案。

会议讨论新兴兴趣领域
会议还讨论了新兴的感兴趣领域,包括自然和生物多样性、ESG数据模型的互操作性,以及采用综合数字平台Gprnt和Project NovA!使用人工智能和数据分析来促进高质量ESG数据的收集、访问和利用,以推动绿色和转型努力。
中新绿色金融工作小组于去年4月成立,由金管局助理署长(发展及国际)兼首席可持续发展主任桂及中国绿色金融委员会主任马骏博士共同主持。工作组成员来自两国的金融机构和绿色金融科技公司。
“中新绿色金融工作组是中国和新加坡共同制定具体和有意义的举措以推进绿色金融合作的重要平台。今天宣布的结果证明了新加坡金融管理局、中国人民银行和我们在两国的行业合作伙伴之间的密切合作,以及我们调动所需资金以有效过渡到该地区净零排放的共同决心。”

新中设工作小组加强绿色金融合作
金管局星期五(4月21日)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工作组星期五在重庆举行首次会议,讨论扩大新加坡、中国和该地区之间绿色和转型融资流动的合作项目。
工作组将初步确定三项任务,重点关注三个领域: 第一,双方将在国际可持续金融平台(IPSF)上共同努力,使两地的分类法协同工作,加强IPSF共同分类法的使用,加深对中国和新加坡定义的转型活动的理解。
第二,新加坡交易所(SGX)和中国国际金融公司(CICC)将共同努力,加强两国可持续发展债券市场的连通性,包括在中国和新加坡发行和获得绿色和转型债券产品。
第三,新加坡元宇宙绿色交易所和北京绿色交易所将合作应用技术,促进可持续金融的采用,包括试点碳信用数字绿色债券。金管局助理秘书长(发展及国际)兼首席可持续发展主任奎女士及中国绿色金融委员会主任马博士为工作小组联席主席。
工作组成员来自两国的金融机构和绿色金融科技公司。Currie女士表示:“我们很高兴通过成立GFTF来深化我们在绿色和转型金融方面的合作。GFTF提供了一个知识交流平台,并将激励中国和新加坡的公共和私营部门合作制定具体举措,促进资本流动,支持我们国家和地区向低碳未来的可信和包容性过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