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和中國人民銀行將通過統一分類標準、促進綠色金融流動和開發脫碳評級平台,促進兩國之間的綠色和轉型金融合作。金管局和中國人民銀行星期一(5月20日)在北京舉行了中新綠色金融工作組第二次會議,討論推進兩國綠色和轉型金融合作的舉措。
根據金管局周二發布的一份聲明,金管局和中國人民銀行將完成新加坡-亞洲分類法的制定,該分類法對應於國際可持續金融平台(IPSF)的共同基礎分類法(CGT)。這將有助於新加坡和中國公司跨境發行符合CGT的綠色金融債券,以及新加坡和中國金融機構發放的貸款。

新中合建立「綠色通道」 促進兩國綠色融資流動
新加坡交易所和中國國際資本公司正在合作建立綠色走廊,以促進新加坡和中國之間的綠色融資流動。為了響應新加坡發行人在中國在岸債券市場籌集資金的需求,最初的工作流程將側重於鼓勵發行綠熊貓債券。
金管局會透過推行可持續債券資助計劃,鼓勵這類資金流動。凱德是第一家通過綠色通道發行10億元人民幣(1.9億新元)三年期可持續發展相關熊貓債券的新加坡公司。金管局和中國人民銀行預計,此次債券發行將促進更多此類資金流動。
在技術方面,數字交易所MetaVerse Green Exchange和北京Green Exchange正在開發碳核算和脫碳評級平台。該平台將匯總中國公司的碳排放數據,支持兩國金融機構為這些公司構建綠色融資解決方案。

會議討論新興興趣領域
會議還討論了新興的感興趣領域,包括自然和生物多樣性、ESG數據模型的互操作性,以及採用綜合數字平台Gprnt和Project NovA!使用人工智慧和數據分析來促進高質量ESG數據的收集、訪問和利用,以推動綠色和轉型努力。
中新綠色金融工作小組於去年4月成立,由金管局助理署長(發展及國際)兼首席可持續發展主任桂及中國綠色金融委員會主任馬駿博士共同主持。工作組成員來自兩國的金融機構和綠色金融科技公司。
「中新綠色金融工作組是中國和新加坡共同制定具體和有意義的舉措以推進綠色金融合作的重要平台。今天宣布的結果證明了新加坡金融管理局、中國人民銀行和我們在兩國的行業合作夥伴之間的密切合作,以及我們調動所需資金以有效過渡到該地區凈零排放的共同決心。」

新中設工作小組加強綠色金融合作
金管局星期五(4月21日)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工作組星期五在重慶舉行首次會議,討論擴大新加坡、中國和該地區之間綠色和轉型融資流動的合作項目。
工作組將初步確定三項任務,重點關注三個領域: 第一,雙方將在國際可持續金融平台(IPSF)上共同努力,使兩地的分類法協同工作,加強IPSF共同分類法的使用,加深對中國和新加坡定義的轉型活動的理解。
第二,新加坡交易所(SGX)和中國國際金融公司(CICC)將共同努力,加強兩國可持續發展債券市場的連通性,包括在中國和新加坡發行和獲得綠色和轉型債券產品。
第三,新加坡元宇宙綠色交易所和北京綠色交易所將合作應用技術,促進可持續金融的採用,包括試點碳信用數字綠色債券。金管局助理秘書長(發展及國際)兼首席可持續發展主任奎女士及中國綠色金融委員會主任馬博士為工作小組聯席主席。
工作組成員來自兩國的金融機構和綠色金融科技公司。Currie女士表示:「我們很高興通過成立GFTF來深化我們在綠色和轉型金融方面的合作。GFTF提供了一個知識交流平台,並將激勵中國和新加坡的公共和私營部門合作制定具體舉措,促進資本流動,支持我們國家和地區向低碳未來的可信和包容性過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