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或将灵活办公立法?
本地近八成雇主长期提供至少一种灵活工作安排,但求职者甚至是雇员可能并不清楚。
最优质的员工希望拥有最好的工作场所,其中一个吸引和留住人才的关键,在于协助他们实现工作与生活和谐,这是企业需要明白的一点。
尤其是冠病疫情带动更多雇主实施不同形式的灵活工作安排,灵活工作制度有助员工平衡工作与生活。这么做不仅有助公司吸引并留住人才,同时也为更多求职者敞开大门。
比如说自星展银行去年二月开始实施永久性混合工作模式后,员工的满意度持续上升。
银行也推出新的网络平台,犹如为用户提供虚拟的职业导师,协助他们规划培训目标,更好地提升技能和进行再培训。
当局也表示愿意协助企业实施灵活工作安排,并采用劳资政标准。

当然这里说的灵活工作安排不等于居家办公,灵活工作安排指的是员工可以通过调整工作形式,与公司合作达致双方的共同利益。
兼职、远程办公,以及职务分担也属于灵活的工作安排。
本地近八成雇主长期已提供至少一种灵活工作安排,但许多都没有采纳灵活工作安排劳资政标准,导致求职者甚至是公司员工,都不知道有这种灵活工作安排。
“我们希望看到更多的公司采用劳资政标准,将自己定位为不断前进的首选雇主。”
劳资政的灵活工作安排标准于2017年推出,要求企业委任至少一名高级管理人员,负责提倡公司相关措施,并让各部门主管接受培训,以有效公平地评估员工的灵活工作安排申请。
企业必须协助员工了解他们能要求的灵活工作安排种类,包括通过员工网站、人力资源措施,或备忘录传达这些信息。采纳这项标准的企业可在宣传材料使用相关的劳资政标准标志,在招聘时更有竞争力。
冠病疫情加深了人们对科技、平台经济和远程办公的认识,这些经验将影响未来的规划,灵活工作安排则会帮助妇女和年长者重返职场,有可能是未来发展的关键。

当人们逐渐习惯远程办公,并意识到在家工作不会导致生产力显著下降时,灵活工作安排可能时未来发展的关键。
人力资源是新加坡唯一可以维持的自然资源,因此有必要在优化和部署人力方面,把握每一个机会改进。
“灵活工作安排是利用人们空闲时间的一种非常好的方式,让我们优化闲置的人力。”
本地妇女承担了照料家庭的主要责任,有调查发现,如果有灵活工作安排,大约26万名妇女具备回返工作队伍的潜力;另外,还有12万名65岁至69岁的年长者可以通过延迟退休和重新招聘,继续做出贡献。
两者相加,就有近40万人可以通过灵活工作安排重返工作队伍,这将为我们的经济和工商界提供额外的驱动力。
劳资政三方都支持灵活安排,目前所有员工都可以回返工作场所,对于这项安排的积极讨论仍在进行中,希望能找出最佳的前进方向。
不过,有部分公司认为,让员工回返工作场所的最主要目的还是建立团队默契,因此他们让每一名员工在固定时间回返办公室,但员工不用打卡下班。

回返办公室的安排如果太自由,就有可能出现办公室没有其他人,无法进行有意义交流的情况。
如果要实施灵活工作安排,劳资政三方都很重要,如果任何一方认为能够独自解决问题,那么劳资政的机制就会崩溃。劳资政三方机制仍然是应对未来困难的关键因素,三方有着共同的目标、使命和价值观。
“我们所有人都朝着同一个方向前进”。
而且新加坡目前不会仓促针对居家办公课题立法,否则将导致工作场所欠缺弹性,阻碍经济复苏。
大部分雇主允许员工在家完成至少四分之一的工时,居家办公预计也将更普及。在2020年,每四名员工当中,就有三人的公司以不同形式,允许员工远程工作。
远程办公的时长会依企业和员工需求而异,人力部不加以追踪。
应该就居家办公仓促立法,因为这可能无意间导致工作场所缺乏弹性,阻碍经济复苏。灵活的工作安排应该具包容性,不应局限居家办公一项。
“重要的是采取全面的做法,协助员工有实际和灵活的工作安排。”
从2014年到2019年,提供至少一种灵活工作安排的雇主已从47%增至53%。

有些国家在推出相关法律后,雇员的工作灵活性是否因此显著改善,结果也不一定,因为雇主也有权拒绝员工居家办公的申请。
“立法不一定是最佳方案。我们应该把焦点放在如何为雇主和雇员提供资源及指导原则,协助他们以实际、可持续的方式,落实居家办公和灵活的工作安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