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柔佛州伊斯干达影视基地的街景。(取自长信传媒官网)
电视城拍戏 点滴回忆在心头
曾在大士电视城拍戏的演员对那里有什么回忆?
◆洪慧芳:等戏时聚在一起像过年

洪慧芳在《和平的代价》中饰演“龅牙嫂”,有不少戏在大士电视城拍摄。(档案照、互联网)
“大士电视城对我而言有家的感觉,以前我爷爷奶奶住在店屋,外公外婆住在甘榜。长大后这些地方都渐渐没有了,所以当我到电视城拍戏时,有种很熟悉的感觉。”
洪慧芳回忆道,电视城的地点偏远,附近没有什么地方可以买吃的,大家都会各自准备、打包食物进去。放饭或等戏的时候,大家凝聚力很强,会聚在一起天南地北地聊,还有人下棋打发时间,“好像过年时大家庭聚在一起的感觉。”
洪慧芳近日参与新传媒中文时事组的节目录制,重新回到大士电视城。“我们只是在外头,没有进去。但从外面看到建筑物屋顶的瓦片都掉落,很陈旧了,很有感触,虽然不舍,但觉得是时候画下句点了。”
◆郑各评:本地历史要由本地人来拍

郑各评2012年回到大士电视城拍摄《花样人间》,剧中与陈邦鋆(右图右)合作。(档案照)
“那时候拍《花样人间》回到大士电视城,心情悲喜交集,因为看到重新翻修的‘花香街’觉得很兴奋,但走出那条街看到拍摄之外的建筑物那么残破不堪,心想:怎么会变成这样?”
谈及年代剧,身兼演员和监制身份的郑各评有自己的见解,“年代剧可以呈现出我们的历史,让下一代人知道过去的人是怎么走过来的。老实说,我觉得找西方名导来,也很难拍出那个味道。本地的历史应该由本地人来拍。”
郑各评透露,他手上有两部年代剧的概念和初稿,“年代剧真的难做,尤其资金方面,所以我希望有一天能实现,把它们拍出来。”
◆向云:都在睡梦中抵达电视城

向云参与了两个版本《小娘惹》的拍摄。(档案照)
“对大士电视城的印象已经很模糊了,因为当年去那里拍戏,都要一大早化装,坐很久很久的巴士才抵达,一般上都是在睡梦中度过,走哪条路去也不知道。”
听到电视城被拆除的消息,向云觉得很失落,“前阵子加利谷山旧电视台也被拆除了,感觉那个年代的电视台完全走入历史,告一个段落了。”
向云说自己喜欢拍摄年代剧,“因为戏剧张力较强,服装很美。”
◆郑斌辉:南洋题材年代剧有独特味道

郑斌辉出道的第二部戏便是年代剧《出路》。(档案照)
“对大士电视城印象非常深刻,《出路》是我签约后参与的第二部戏,很多场戏都是在那里拍摄。当时身为新人,可以饰演刘妹那么重要的角色,还和多位前辈对戏,真的是压力十足,此生难忘。”
对于电视城被拆除,郑斌辉觉得遗憾,“新加坡影视剧的拍摄地点已经少之又少。拆除电视城如此写实的拍摄地点,我们的年代剧再也不一样了。”
郑斌辉认为,场景和服化道具难求,都是导致本土年代剧产量逐渐递减的原因。但他深信,南洋题材的年代剧有独特的味道,足以在不同剧种中独树一帜,“预算肯定会比平常的时装剧多十几二十倍,要在新加坡拿到这样的预算,实在是太难了。拍摄一部好的年代剧,需要政府、电视台与制作单位一起合作,为打响新加坡剧名声而愿意冒险,才有可能再次大放异彩。”
图/文:取自《联合早报》